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知道食盐对于天下百姓的重要。
大明王朝统一全国,迅速把全川各产盐县地共置为15个盐课司,而三峡地区占其中4个,宝源山盐场仍居其首。
正德《明会典》记载:
云安场五井盐课司岁办盐 2124620斤
涂㽏井盐课司岁办盐 164200斤
郁山井盐课司岁办盐 226800斤
大宁场盐课司岁办盐额则未见其载录,然据《洪武实录》卷二百二十二则可知: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冬十一月,四川所属地方盐井五十七处,煎办岁额四万五千一百七十五引……夔州云阳有上温、下温、东、西等五井。大宁县盐井泉涌,易为煎办,已有灶丁九百六十人,岁办一万零六百二十三引。
如若将大宁岁办盐额每引按小引(每200斤为小引)计算,实为212.46万斤,再折合成大引(每400斤为大引),则为5311.5引。总计大宁、云阳、忠州、彭水四地每年所产盐总额为464.022万斤。如果按洪武二十五年全川所办岁额45175引计,三峡地区大宁、云阳、忠州、彭水四地总额,占全川的51%。
宝源山产量继续独占鳌头。
大明王朝历时276年,进入明中期,盐业复苏势头良好。
上天馈赠给宝源山的情谊,不容辜负。
《明武宗实录》卷二十二记载:
(正德时期全川岁办额)大宁最上,云安、仙泉(仁寿)则上之次,郁山(彭水)、花池(潼川)、㽏井、福兴(忠县)为中,而上流(简州)、富义(富顺)、广福(遂宁)、新罗(荣县)、罗泉(资州)、黄市(内江)、永通(犍为)、通海(中江),皆其下也。
宁厂的骄傲,不在三年五年,不在一朝一代。
《洪武实录》记载:
“……四川所属地区盐井五十七处,煎办岁额四万五千一百七十五引……大宁县盐井泉涌,易为煎办,已有灶丁九百六十人,岁办一万零六百二十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