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巫盐天下|庚—盐语珠玑(一)
2021-05-18
小伙儿的队伍停下了,有的靠着路边的石头,有的拿着打杵子担起肩上的重物。
河里洗衣的丫头,是汉子们眼中的风景。
有人拉开了嗓子。
关关雎鸠往前走,
在河之洲求配偶,
窈窕淑女洗衣服,
君子好逑往拢绣,
姐儿羞得低下头。
一首《姐儿歌》,小伙儿就浑身充满了力气。背盐虽苦,心里舒坦。
这首由湖北文化研究者明安生在《秦巴古盐道》中记录的当地民歌《姐儿歌》有多个版本,但都与《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出奇地相似。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这样的情景,与这日盐道上的情景格外相似。
这已经被遗忘了曲调的诗歌,是男人对女人的求索,是对爱情的求索,对人类繁衍的求索,对精神文化的求索,对文明传承的求索。
在讲述了众多血雨腥风的盐战风云之后,得说说在万里盐道上不断融汇变化的文学艺术了。缺了这个精彩的门类,盐道够不上“文明大通道”的称号。
自命不凡的墨客骚人们,都试图用文学艺术来描绘这盐道上几千年的繁华与衰落。
盐道之上,诗词歌赋,戏剧绘画,丰富厚重。
前面多次提过,任乃强在《说盐》里说,人类文化,总是产盐地方首先发展起来的。
同理,文学艺术,也通过白色的食盐之道在不断互相影响和改变。这样的过程,同样是传承的过程。
首先还是从明安生提到的《姐儿歌》说起吧,毕竟它牵涉的,是号称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而整个《诗经》的第一首,就是这与《姐儿歌》异常相似的《关雎》。
先列举完几个不同版本的歌词,它们分散在盐道上的不同城市和乡野,由一些民间艺人或普通百姓口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