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戊—盐味浓郁(四)
  2021-03-11

运盐人都是穷苦百姓,沿途饭店专门为运盐人提供锅灶自己煮饭,饭店只收取少量的柴火钱,称之为“搭伙”,吃的饭被称为“盐背子饭”。

“盐背子饭”,其实就是玉米面制作的干粮,路途之上利于存放,还耐饿耐渴。盐背子换着花样蒸煮以改变口感,竟然创造了四五种做法,虽然没油没盐,但吃起来不噎不腻,清香爽口,甚至没有一点粗糙之感,成为背盐人的理想食品。

除了玉米饭,盐背子长期食用的还有土豆、红薯。三样东西也被称为“盐道三大坨”。

“早上梆梆梆,晌午靠山庄,晚上换个汤,还是红薯汤。”

红薯干、红薯面、红薯丝,玉米面、玉米馍、玉米浆,土豆块、土豆丝、土豆片,换来换去,都是穷苦人的生活。

“烧的是疙瘩火,吃的是洋芋果。”

变换不同的花样,为的是让生活更多一些滋味。

玉米面煮熟,加上少许大米饭,称之为“蓑衣饭”。

改善生活,就用这“蓑衣饭”下“咸菜肉”。

“咸菜肉”又被称为“烧白”,还有的地方叫做“扣肉”,将连皮的猪五花肉放在咸菜上蒸熟,一口下去,热油从嘴角溢出,穷苦人家,这就算是神仙日子了。

来到“搭伙”的盐栈,小伙儿已累得浑身无力。

这样的征途在盐道上已经习以为常,可还不能休息,从临来时寄存在这里的布袋中取出自己的那份玉米面,加上些水,到灶屋里燃火煮饭。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