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清

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胡伟清:汪曾祺的《八千岁》
  2020-03-03

先说勤快。八千岁成天都在店里,这是本分,且不说。也能干,能吃苦,一个人把两个大天井里晒的稻谷,翻一遍也不觉得累,连师傅们都佩服。

八千岁也会经营。米分“头糙”“二糙”“三糙”“高尖”,还有糯米、晚稻香粳,这是针对不同的顾客,满足不同的需求的,现在叫“细分市场”。光靠买米,油水不大,所以,八千岁还要做稻子生意,稻子收成时买进,等到青黄不接时卖出,贱入贵出,从中取利。现在叫“多元化经营”,还叫“纵向一体化”。稻谷的品种、成色、质量,靠手上功夫就能分辨,不需要仪器,当然那时也没有仪器。所以,人的很多原始能力,是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退化的。

八千岁真正能做到“顾客至上”,对顾客很熟悉,人一进来,买什么米,买多少,不用问,保管客人满意。他没有领导,也没有上级主管部门,没人要求他这么做。

当然,小说里更多的,是说八千岁的节俭了。

先看吃的。自家开着米店,却只吃最便宜的“头糙”米。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只有初二、十六才打牙祭。看到这里,我就奇怪了,一般人家是初一、十五,他为何都要晚一天,难道是为了让钱多生一天利息?即便是打牙祭,也就是加一碗肉或一盘咸菜煮小鲫鱼。父子二人,和碾米师傅一起吃,有肉时每人方方的两块,有鱼时一人一条,——记住,是“小鲫鱼”。如果有卖稻谷的客人来,给客人吃的菜,他不沾。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赌钱不看戏不嫖女人。

穿呢,“一年到头穿那么一身衣裳”,还打了许多补丁。看到这里,我就想,服装设计史上最伟大的“创造”,就是现在流行的这种“乞丐服”了,好好的衣裳,要故意弄出很多破洞来,还筋筋吊吊的,好“随风飘扬”似的。要是早有这样的款式,八千岁也不用打补丁了,只要不露出敏感部位,都不碍事。并且,为了节约布料,长衫的下摆要离脚面一尺,而不是长到脚面。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叫“二马裾”。八千岁的理由是,“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嗐,现在这种不长不短的裤子,也早就有了,连“衣不蔽体”的服装都早就有了。中医告诫,露肚脐眼露肘关节露膝关节都不好,易招寒气,不利于健康。但人家年轻,火旺,怕什么寒气?至于以后,那早着呢,以后再说,及时爱“美”要紧。看来这美不美,也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看来,我们的八千岁早几十年就引领服装界的潮流了,可惜也太早了。

就连经营方面的投入,也是要节省的,当别人都已经用机器轧米时,他还在用石碾子碾米,因为舍不得这副碾子,也舍不得骡子。好在有些人家不爱吃机器轧的米,他生意不坏。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