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清

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胡伟清:汪曾祺的《八千岁》
  2020-03-03

《八千岁》是汪曾祺的一个短篇。正如毕飞宇所说,汪先生也不会去写长篇,并且可能就是写,也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汪先生的心性,就是制作细家具的,可以精工细作;他不会去造一栋大房子,那太费劲,他不愿意。汪先生首先是一个会生活的人。会生活的人就是每天随心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并非有什么“远大志向”。汪先生自己也说过,由于他读书太杂,因此,不可能成为“专家”,只好去当“作家”。

《八千岁》写的故事,是20世纪30年代,因为里边的“813”沪淞会战,就指明了时间。小说是写人的,主角是一家米店的老板,令人难忘,这种人过去有,现在也有,将来还有,只不过生活细节不同而已。他靠八千个制钱起家,故人称“八千岁”,——始终也没有交代姓甚名谁,估计就是因为作者想,这样的人很多,而且各地皆有,各代皆有,因此,管他张三李四,都一样。

八千个制钱是多少呢,相当于两块七角银元。不多。后来呢,发了。发多大,没怎么说,因为他很闷,有财不外露,有点上海人“闷声发大财”的味道。但光是买两头大黑骡子,就花了八百大洋,可见也不会很差。

这个“八百大洋”,有意思,后面写到,八千岁的“命”,明里值八百,暗里也就值“九百”,只比两头骡子多一百。这也说明,在兵荒马乱年代,人的命,也不怎么值钱。八千岁毕竟还是个店老板,才值“九百”,如果是走伕贩卒,估计分文不值。汪先生的先生,沈从文先生就写到湘西的情况,当兵的可以在路上,用刺刀把人挑了,跟闹着玩儿似的。

那八千岁靠什么发家的呢?勤劳,节俭,善营生。这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小地主小财主的典型致富方式,现在也是,估计将来也是。勤劳和善营生,这在任何时候应该都是优点,百恶懒为首嘛。小说中多处说到八千岁的勤劳和善营生。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