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关于领导力和领导技能的提升,一直以来受到各界领导者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关注。我曾经在回答一位网友提问时讲到,从基层到高层,管理的艺术性在不断增强。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环境和条件都在改变,领导力这一充满艺术性的技能,是不是也要与时俱进呢?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第2期发表了一篇采访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中心执行主任哈尔·格雷格森(HalGregersen)的文章,认为未来最重要的领导技能就是提问:提出正确的问题。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则从反面论述了提问的重要性:没有什么比正确地回答了错误的问题更加危险的了。
批判性思维最重视的也是提出问题,有一本书就叫《学会提问》,原文题目是“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也就是“提出正确的问题”,副标题则是“A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就是“批判性思维指南”,可见提问的重要性。
我的理解是,提出问题代表的是方向,提出正确的问题就意味着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好,我先来介绍一下格雷格森的观点:
格雷格森在与人合著的《创新者的基因》这本书里,提出了创新者的五种特质:联系(也就是联想)、发问、观察、交际(沟通)和实验。在随后的的研究中,他深入剖析了领导者的“以提问为中心”的能力。他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提问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力。
想想也是啊,今后人工智能那么发达,现在很多由我们人类完成的任务,今后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了,那我们做什么呢?难道真的像我有一次开玩笑说的:“大家吃饱喝足了,到沙滩上晒晒太阳,其他事都交给机器人了”?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能做的事情,或者说必须由人类来做的事情,就是创新,而提问,既是创新的开始,其本身也是创新。
作者提出了一个“领导者困境”的概念:职位越高,越难发现未知的未知,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
这句话有点不好理解,像绕口令。作者举例来区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的不同。比如,出租车公司知道效率有提高的空间,但不知道怎么做;知道员工士气在下降,但不知道如何激励员工,等等,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对一些出租车公司来说,他们不知道优步这样的公司会打造一款APP,让整个出租车行业面临危机,这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
我的理解,可以换句话来说,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是指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则是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知道,那当然就很惨了,就像武侠小说里所写的,连死都没有死个明白。
作者认为,要想提出正确的问题,需要主动创造条件,让问题不期而至。因为那些释放新观点的问题,很少出现在办公室。因此,要走出去,和不同的人交流。不要总是与跟你同一个层次的CEO们在一起聊天,因为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要不断让自己身处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讨论,因为有创意的点子总来自交叉领域。比如和基层员工聊天就常常会激发你的灵感,美国有一个电视节目《卧底老板》,CEO在节目中变成雇员,和很低阶的职员聊天,总能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的解决方法。
CEO们都很忙碌,但作者建议,无论再忙,也要每周花至少1/3的工作时间,走出办公室,和不同的人交流,观察工作中的问题。
不仅如此,一个组织,也要为员工创造空间,催化提问,采取头脑风暴法,不要拘泥于合理性、正确性等,可以开放式地,不拘一格,也不问是谁,大家平等相处。当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之后,说不定答案也就在其中了,所以作者认为“提问-答案”是一个词。大约需要100多个问题,才会引导我们找到那个正确的问题。作者就说他自己,常常拿一张纸,看似漫无目的地写出很多问题,然后又一个一个地划掉,最后剩下的几个,说不定就是需要找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很多企业对解答问题很重视,晋升得快的人,往往是解决问题强的人,这没有错,但如果你做到了CEO,那解答问题就不够了,因为很少有人向你提出问题需要你来解决,而是需要你自己提出问题,为组织创造未来。作者遗憾地说:多数组织不重视提问能力,只重视解答问题的能力。许多商学院也是这样,因此,他建议商学院要改革现有的课程和教学方式。
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这不仅是作者对领导者的建议,也是对培养下一代的建议。一则笑话说:当小孩放学回家,中国的家长喜欢问的是:“你回答了哪些问题,老师表扬你了吗?”而犹太人家长喜欢问的是:“你今天提了什么问题?把老师难倒了吗?”
我常常到其他高校和企业做培训,每次都要留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给大家提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基本上可以根据大家提问的多少以及问题的质量,来判断这个单位的水平如何。每次开课第一讲,我都会转赠学生几句话,其中一句就是朱熹的“学贵有疑”,鼓励学生提问,且什么问题都可以,不一定是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并且除留十分钟左右给学生提问外,还鼓励学生随时可以打断我的讲课,向我提问。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还规定,如果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可以得1分的话,向我提问则可以得2分,如果提出了连我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则得4分。
由此我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正如我已经说过的,从提问的情况,可以看出一个单位的水平,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提问的能力是可以学习、锻炼和提升的,比如我讲授的课程,最开始的时候没几个学生提问,到后来,就大家争先抢后地提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