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1
美国布朗大学教师朱迪丝·博斯,在其畅销的教科书《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中,讲到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在高中时受到老师质疑的女生,所受到的伤害,不仅使她很多年难以忘怀,还放弃了自己的特长:
“我读高一时,全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学区。第一堂英语课的作业,是按照经典史诗的格式,写一首叙事诗。为了给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况且我从9岁起便开始在写‘书’,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我母亲一直鼓励我的写作热情,写完后我还特意朗读给她听。
“我满怀热情地交了作业。第二天,我的老师,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女性,当着全班的面朗读了我的诗。
“读完之后,她带着责难的目光不断逼问我,是如何写出这首诗的,根本没给我辩解的机会。
“然后,她说这首诗写得太好,不可能出自一名学生之手并指责我不应该抄袭,并把我的诗撕成碎片。
“然后整整一年,她都将我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并且在期末成绩中给我打了最低的F。我就这样进了英语补习班。
“这次经历给我造成的心灵创伤,使我之后很多年没有再从事任何形式的写作,读大学时也没有选修英语或写作课程。
“此后,我也从来不敢向母亲或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2
这样的例子,绝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现实中,太多。
特别是面对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承受力更差,很可能一句话,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有位母亲,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戒指,就怀疑是女儿“偷”出去卖了,因为12岁的女儿才买了一件新衣服。她没有给女儿任何解释的机会,逼问是不是偷了。
其实,女儿买衣服的钱,是父亲给的。
父母离异,本来就给女儿造成了心灵的创伤。
现在,母亲又怀疑她是小偷。
于是,她觉得自己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选择了自杀。
好在发现得早。
母亲也道了歉,做了很多补偿。
但这件事,给女儿造成的伤害,一直难以消除。
直到多年以后,女儿还记恨着母亲。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当救援人员问那位母亲,是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时,母亲的一句“救弟弟”,也让女儿的心里,多年消散不去阴影。
3
所以各位,遇到事情,别匆忙下结论,停下来,思考一下,然后再说。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应该“三思而后说”。
“祸从口出”,是另一句古训。
特别是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还有夫妻之间,更应该如此。因为越是亲近的人,影响越大,——错误的结论,伤害也越深。
但事实上,越是亲近的人,似乎说话越随意,越“不过脑”,反倒是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才会“三思而后说”。
原因么,似乎也很简单:亲近的人么,不怕得罪,——因为第一,认为不会得罪;第二,即便得罪了,也没什么,有的是机会“修复”。
这是我们的想当然。
4
所以有人说,修养,情商,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最能体现。
当然,也不是说什么话都要“三思”,那样会累死人的。
匆忙下结论,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反射脑”在起作用,仅凭自己的经验,就草率地做出判断。殊不知,还有“万一”呢?即便到处所见的都是“白天鹅”,澳洲还有“黑天鹅”呢。
人们为什么喜欢匆忙下结论呢?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是节省成本。我常常说:
“有的时候,我们要转换一个观念,把‘成本’转换成‘投资’,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但投资呢,就不是越少越好吧。
把思考当成投资吧,长期下来,收获是预料不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