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美国曾经有一个火爆的“圣诞节省钱俱乐部”,每年11月(大约感恩节前后),会员在当地某家银行开设一个账户,承诺每星期存入一定数量的钱,平时不能提取,必须到第二年的圣诞节才能取出来。这样,到了圣诞节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有钱了。
银行的“零存整取”,就是每个月从工资收入中扣下一笔钱,到了年底一并取出来。只要你签了协议,银行会自动扣除,不需要你每月跑银行。
“圣诞节省钱俱乐部”也罢,“零存整取”也罢,其实就是把一个账户(平时的账户)上的钱,转到另一个账户(年终账户)上而已,还是属于“心理账户”的概念。因为如果考虑利息的话,无论是“圣诞节省钱俱乐部”还是“零存整取”,利息率都是非常低的,所以,人们不是为了那点利息而这样去做的。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之所以会有“年终账户”的概念,是因为年底是最寒冷的时候,靠天吃饭的远古祖先们,必须为了度过寒冷的年底,而准备食物,否则,天寒地冻,植物类的食物几乎没有了,动物类的食物呢,也很难找到,人就只有等着挨饿了。于是,人类就有了为年终做好准备的习惯。
不要说远古的靠天吃饭的祖先了,即便是到了农业社会,也是“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还是要为年终做准备的。
我们小的时候,有句俗话是,“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因为到了过年的时候,第一呢,有好东西可吃,第二呢,不需要做那么多事。所以,人们一般会在冬季长胖一点,为来年的劳动做好脂肪消耗的储备。
现在虽然“人定胜天”,人们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命运,物质越来越丰裕,如果仅仅从食物的角度来看,真的可以“天天像过年”一样了。但为年终做准备这种留在基因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人们最大的节日,往往是在年底,西方的圣诞节,中国的春节,都是。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过节,机会成本最低,因为我们没有别的事可干,就过节吧。为什么不在农忙时候过节呢?那时过节的机会成本很高,要“抓革命促生产”。
而人生,可以说处处是矛盾。年轻的时候,需要用钱,往往收入不高;到了收入高点的时候,好像又不怎么需要用钱了;到了老年,体弱多病,又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但劳动力下降,挣不到钱了。同样地,过年的时候,是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喜庆气氛啊,人来客往啊,添置新衣服啊,都需要钱吧,要不怎么像过年的样子呢?但年底又是生产力最低的时候。看看,人的一生,就像一年之四季啊。
再回到前面所举的“圣诞节省钱俱乐部”和“零存整取”的例子,除了我们的基因外,还有一点是人的自控能力。其实呢,人们是既不能自制,又想自制的。有了钱,总是忍不住要花钱,现在的“月光族”那么多,就是证明;但又要为年终、为老年做准备,这又不能乱花,不能大把大把地花,怎么办呢?
当仅仅靠自己的毅力不能自控的时候,就需要依靠外部的力量了。而“圣诞节省钱俱乐部”也罢,“零存整取”也罢,其实就是依靠外部的力量来控制自己,平时少花一点,过年体面一点;工作的时候少花一点,退休后体面一点。
其实,何止是在金钱方面呢?由于人们既不是很自制,又想自制,这就创造了商机。比如健身俱乐部、读书会等。这是因为一个人单独行动的动力,小于在群体中行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