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清

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胡伟清:《奇特的一生》教你做时间的主人
  2018-02-01

blob.png

《奇特的一生》,断断续续读了好几天(因为平时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终于在前天读完了。

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1972),是一个很有自制力(自控力)的人,能够坚持56年,一天不漏地记录自己的时间(“时间开销日记”),然后每月、每年进行统计、总结,并对下月、明年做出计划。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在他的时间日记里,没有主观的评价,没有感情的宣泄,只是冷冰冰的客观记录:时间、地点、事情、耗费多少时间。他不仅养成了习惯,而且锻炼出了对时间的精确感知,他不用看手表,就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并且精确到了1分钟。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是被时间之神克罗诺斯驾驭,而他,却试图驾驭克罗诺斯,并且实践证明他成功了!

从柳比歇夫身上,我们感到:“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

blob.png

通过对时间的记录,他才会发现自己的有效研究时间是多么少,最多的一年(1966年)也才平均每天5小时13分钟。于是,他才会更加珍惜时间,避免“串门和庆祝活动”、“开无聊的会时演算数学题(令人惊奇的,会议内容照记不误,当别人批评他时,就以会议笔记为证来反驳)”,等等;才懂到自己穷尽一生,也干不了多少事情,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些规定: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起来。

但柳比歇夫的经历告诉我们:“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虽然,“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逐步敏锐起来,到了老年——有生之年愈少,时间的脚步声就听得愈真。”

他是一个唯理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他怀疑一切,敢于对任何权威的、定论的结论进行反思。他认为,“在学术方面,举手通过不说明任何问题,科学又不是国会,而且多数往往并不正确。”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柳比歇夫所取得的成就,当然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取得的,他生前发表了七十多部著作,其中不乏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的经典。阅读了大量的除专业书之外的哲学、历史、文学书籍,在很多方面的见解,令专业人士也钦佩不已。并且,本书作者认为,他“最有意思的正好是他分心去写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往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谁能说得准,在柳比歇夫所写的著作中,能永世流传下来的是什么,是普及的哲学著作,还是学术研究著作?”

柳比歇夫自己也认识到,“一个科学家,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科学家,那他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大科学家。当想象力和灵感消失时,创造性地源泉也就枯竭了。创造性的源泉也要求兼及旁骛,否则科学家就只剩下追求事实了。”

blob.png

他还写了大量的书信(以1969年为例,他收到419封信,回复了283封,许多信本身就是一篇学术论文,因此,他可以在自己著书时直接采用,这相当于平时的积累),无私地与年轻学者分享自己的观点,指导其研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为他认为,“当一个人意识到历史是由他,也是为他创造的时候,他就能胸怀全世界。能意识到国家的命运就是自己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公民责任感。”

柳比歇夫与其它许多学者一样,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很低的,“有一个放书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宁静安谧的工作环境就够了。”他宁愿放弃在莫斯科的工作机会,而去了外省一所不知名的大学,是为了远离争斗和喧哗,而获得宁静。他把这理解为“为得到自由,为能够保持独立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blob.png

他不仅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也是对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有非凡见解的学者。他还每天坚持散步,经常游泳,每天睡觉10小时以上,听音乐,看电影,因此,最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但柳比歇夫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一帆风顺”。

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示非常欣羡柳比歇夫那种从容不迫、顺利安适的生活时,他以其一贯的作风,把自己所有的倒霉事开列了个清单(这里举其要者):

5岁从柱子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

14岁,在做昆虫标本切片时,割破了手,得了败血症;

1918年,肺结核;1920年,格鲁布氏肺炎;

1922年,斑疹伤寒;

1925年,最严重的神经衰弱;

1930年,由于康德拉杰耶夫事件,几乎被捕;

1939年,在游泳池跳水没有跳好,得乳突炎;

1946年,飞机失事;

1948年,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例会后被整;

1964年,摔跤,后脑猛撞在冰上,差点失忆;

1970年,摔断股骨腰……

blob.png

他认为:“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但他最终震惊了世界,这就有点中国的道家味道,无为而无不为。

当然,我们今天能够认识他,还得感谢传记作者格拉宁,他是俄罗斯的一名记者出身,后来专注于创作以科学家、艺术家的真实资料为基础的文学作品。

([俄]格拉宁 著,侯焕闳、唐其慈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2016年10月24日于重庆大学城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88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