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大约是2002年5月,我离开了在外兼职的最后一家单位,回到学校。
由于无事可干,——这学期没有安排课,下学期的课又没开始,——我就“东游西逛”,走了些地方。在某地的某寺,与在这里挂单的某法师(因未征询,不便公开),探讨过一些问题。法师,正规大学毕业,美女一枚,性格开朗,性情直率,出家已多年。至于为何出家,我没有问过。
我当时有些苦闷。离开学校去外面兼职,主要是因为经济问题。在外面干了几年,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精彩。关键是,由于长期应酬,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妻子说:“你是要钱,还是要命?”于是回来。
想当年在政府,也是妻子的一句话,“你是要当官,还是要命?”我离开了政府部门。
这次回到学校,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不像当年从政府离开,还在“奔三”。想想自己走过的路,似乎一点也没有成绩。接下来该怎么办,得有个方向。
法师的很多话,我已经模糊了,但这一句,一直让我思考到现在:
“施主,恕我直言,您是聪明而不智慧。”
很惭愧,在此之前,我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聪明与智慧的问题。
我想继续追问,法师说,自己去领悟,才得真见识。
回想自己近四十年(当时)的人生,似乎还算聪明,当学生时成绩一直不错,属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考大学,读研究生;干工作,也是“一帆风顺”:我号称“干过六种职业,呆过十个单位”,的确如此,除了正式干的三家单位(在我国以档案所在地为准),我还在三家报社、一家证券公司、两家咨询公司干过,不包括我兼任管理顾问的单位。每到一家单位,我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并很快超过大多数人。
——这应该算是“聪明”吧。
但为什么,自己总是感到没有成就感呢?
难道这与法师所说的“不智慧”有关?
那么,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慧?
我曾经思考过几种答案,比如:
——聪明是能够把事情干好,智慧首先是把事情做对。
像我这样的,无论学什么,都能很快学会,无论干什么,也能很快干好的人,智商应该是不低的;但我做的那么多事情,都做对了吗?换句话说,方向对了吗?
冷静思考,发现没有。我干的这么多事情,似乎彼此没有多少关联。换句话说,前面所干的事情,对于后面的事情来说,没有多少积累。这就像做学术,前面一篇论文写一个主题,费了不少力气,阅读了不少文献;后面一篇论文,写的是另外一个主题,于是,前面所阅读的文献,基本上没用了,又得重新开始。
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你付出的,比别人多,而收获的,比别人少;第二,由于你的文章不是围绕同一个主题,甚至不在同一个领域,就没有累积效应,无论哪个领域,你都没有影响。
再比如:
——聪明是努力获取,或曰“得”;智慧是学会放弃,或曰“舍”。
比如说人家考80分,你考90分,你比别人聪明;人家挣(赚)100万,你挣(赚)1000万,你别别人聪明;人家三天完成任务,你一天完成任务,你比别人聪明……
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而一个人的欲求,往往是无限的。当你用一个有限的“分子”,去除以一个无限的“分母”时,还能得到什么呢?
我们常常会面临很多的机会,或者说,很多的诱惑,有多少人,能够无动于衷呢?
而如果我们什么都想得到的话,也许真的什么也得不到。
但问题是,该“舍”什么?该“得”什么?这个时候,恐怕不是以下方法能够解决的:用一张A4纸,左边列出种种“利”,右边列出种种“弊”,再排出顺序,赋予权重,加减乘除,进行比较。
这恐怕,仅仅是“聪明”,还不是“智慧”。
忽然翻到我两年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的一篇小文,还有点小意思,引用如下:
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
聪明人不吃亏,智者能吃亏;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
聪明人喜欢把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出来,智者让别人展现光芒;
聪明人嘴忙,智者耳忙;
聪明人注重细节,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人很敏感,因此多烦恼,易失眠,而智者似乎愚钝,故能远离烦恼,吃得下,睡得着,故聪明人多英年早逝,而智者多寿;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甚至控制别人,而智者多顺应自然;
聪明可能带来财富和权势,智慧则带来快乐和幸福;
聪明主要靠遗传,智慧主要靠修炼……
不过说来说去,“智慧”,恐怕还是难以言说的……
2017年6月15日,重庆双福
8月10日修改于重庆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