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巫盐天下|壬—盐白江湖(一)
2021-08-26
陆道之外,水道上同样私盐泛滥。
相对于陆路走私盐道数量众多来说,水路贩私孔道就显得较为单一,主要是利用长江航道来走私。
长江水系是私盐运输动脉。光绪版《四川盐法志》卷首《圣谕》中记载:“巫山、大宁一带盐埠口岸,素有奸商私造引张,名为‘墨引’串通土豪,勾结私贩各船到彼捏称提载,由水路浸入荆州、宜昌等处。”
连接巫山、大宁两地的水道便是大宁河,自大宁盐场至巫山龙门峡入长江,虽滩多水急,但可行驶小舟,“顺流而下,捷于飞鸟,其势甚易”。利用其水运便利、成本远低于淮盐的优势,不仅浸灌鄂西北的宜昌地区,还远浸入长江中游的荆州、安陆二府和荆门州。
大量的食盐走私到了朝廷无法制止的地步,所以担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就在给朝廷的奏文中汇报,说在襄阳缉私时发现附近村镇都有囤积私盐的铺户,白天兼卖别样货物,夜间则专运私盐来襄阳,由于路径分支甚多,缉私根本达不到效果。
在十堰市茅箭区卡子村,至今留存着过风楼、娘娘庙、梯子石等遗迹。
山间林木绿意盎然,村口桃花灼灼盛开。从村口顺着穿村而过的小河一路前行,荒草掩映着一条约1.2米宽,石块整齐铺就的小路,若隐若现。当地史志工作人员考证,当地有“吃茶靠江边,吃盐靠四川”的说法,卡子村古盐道大约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是十堰通往房陵古盐道的核心路段,也是古时候连接十堰至房县、竹山、神农架到四川大宁县背私盐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