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辛—盐之留存(一)
  2021-07-27

VCG41151900119.jpg

盐道运送的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食盐,更不断上演着各种生死离别、聚散离合。

盐客们提防着山洪、坠石、虎狼、毒蛇,还要抵御山匪兵霸的截杀,青楼赌坊的诱惑。

在陕西平利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有人外出很久不归,或是诅咒别人死去,便说“到大宁县背盐去了”。

当地的山上留有一处摩崖石刻:

山巅云起日初辰,山径清霜绝点尘。

林下支锅饮饭客,道旁背笼贩盐人。

白崖岭峻藏风洞,碧涧泉音露石垠。

跋涉不知残腊尽,动劳宁复计冬春。

一清末老秀才作一至九字长联道出盐客艰辛。

“流一头汗,磨两脚茧,饿三餐饭,为四处难,养五口人,爬六县山,恨七沟八滩九道水,九九归一,小寒得一吊钱。”

“烧九棚炭,背八包盐,放七次排,遭六回险,算五个命,发四季烦,挂三儿两老一堂客,一一积九,大年哭九声天。”

句句泣血,盐道洒满了盐民的血汗。

在很多盐客家中,还留存着一些盐道上的记忆。

盐客的记忆,是血汗的记忆,所以留存下来的,基本都是在盐道上朝夕相处的工具:扁担、垫肩、打杵、绳子、烟袋、草鞋、斗笠、草帽、蓑衣……

扁担是翘扁担,好的扁担用乌桑树或黄桑树制作,两端弯度翘到七八寸,越翘越省力,各用竹钉做帽,固定绳子。“桑木扁担三尺三,两头翘起中间弯。都夸咱腰杆杆硬,都夸咱肩膀子宽。一头担着大宁河,一头挑起秦巴山。”“闲来无事锄扁担,修条扁担出四川,运得盐来走河南……”民歌从另外的层面,佐证了当时大宁食盐已经远销到了河南境内。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