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庚—盐语珠玑(五)
  2021-07-09

巫舞在上古时期多与求雨有关,凡求雨必呼巫来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对此多有记载。专门有一种求雨的舞叫“舞雩”,在《周礼·春官》的注疏中载:“若国大旱率巫而舞雩。”这种手执牛尾而舞之后,如果天不降雨,要把“巫”放在火里烧死,甲骨文有“烄”字,就是指焚巫。这种祷雨祭,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有遗留。

传说在神农氏时代,有一种祭祀叫“蜡祭”,是一种在年终举行的祈祝丰收、酬谢神祇的祭典。蜡祭的神有8位,有神农氏、后稷、农夫神、井神、猫虎神、堤神、河道神、百谷神等与农事相关的神灵。蜡祭时,巫穿着黄衣黄冠唱祭歌,跳祭舞。举行蜡祭的这一天,成为农民休息娱乐的日子。巫穿着彩衣翩翩起舞,祭坛上摆放着琼花芳草、桂酒椒浆,主祭者身佩美玉,手持长剑,乐队五音合奏,拊鼓安歌。

汉代初年巫风仍然很盛,汉高祖常以巫祭祠天地山川,曾令立灵星祠,祭祀灵星后来还被演变成为全国性祭祀活动。祭祀时跳灵星舞,舞者为童男16人,舞蹈动作是教民种田的劳动过程:除草、耕种、耘田、驱雀、舂簸等。汉代春旱求雨,祭共工,小儿舞8丈青龙;夏旱求雨,祭蚩尤,壮者舞7丈赤龙;秋旱求雨,祭少昊,鳏者舞9丈白龙;冬旱求雪,祭玄冥神,老者舞6丈黑龙。

时间的发展,巫舞也在发展,逐渐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请神灵,一种是驱鬼妖。

请神灵的舞,编排出崇敬、礼貌等比较文雅的形式;驱鬼妖的舞,基本上保留着集体狩猎的粗放形式。这种区分也使舞蹈从本质上产生了分化和演变。人类的舞蹈也从这时候开始,走向舞蹈艺术的发展道路,而不再是单纯的集体狩猎劳动。

但是,就巫舞的作用和本质来说,巫舞和现代舞蹈艺术的概念是不同的。巫舞,是和超自然的,无形的神灵进行通话的语言;现代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

源于古楚巫歌傩舞的祭祀歌舞,如今广泛流传于大宁河、堵河流域一带。一类是原始、古朴,无任何特别加工,这类多表现在“端工”、“七姊妹”等祭祀之中;另一类保持一定原有风貌,且又与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修饰,多表现在“灯舞”“莲霄”等民俗表演之中。

“端公”,从称谓上看,唐代的“侍御史”,被称为“台端”,又称“端公”。宋代把公差称为“端公”,亦称公职人员为“端公”。

散落在民间的巫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些天文地理,加之能施展法术,有一些现代科学无法解释清楚的特异功能,能疏通人和神之间的意念,人们把他当作神的公差,所以也称为“端公”。

端公舞是用舞蹈形式来完成的,翻身、旋地、穿梭,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配上千变万化的口诀,让人倍感神秘。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