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庚—盐语珠玑(五)
  2021-07-09

有歌就有舞,歌用声音表达,舞用肢体展示。

从家乡到宝源山,小伙儿看了太多的舞蹈。

VCG211279100089.jpg

丫头的舞婀娜多姿,有纯洁,也有妖娆;爷爷的舞粗狂雄壮,有虔诚,也有肆意。

醉酒时,小伙感觉自己也在舞蹈,同样开始一个人在舞蹈,然后是一群人在舞蹈。

舞者中有丫头,也有妞儿,还有爷爷,还有众多死去和活着的盐背子。

巫,本舞也。

《说文解字》中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这就是说,巫是以“舞”来进行人神关系沟通的。《书经·伊训》中也有“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的记叙。这一切都表明巫是通过跳舞或歌唱来达到“沟通人神”的目的。

所以说,巫师就是舞蹈家,上古时候的巫师以歌舞娱神,古代巫舞也成为我国乐舞的源头。

巫舞,是巫觋祭祀活动中的舞蹈,也是战场上的战法。“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学者认为,这里的“舞”实际指的就是巴人巫舞,这种戴虎面具的图腾舞,战场上有决胜的作用。

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宇宙间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然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冥冥中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世界,于是,神鬼的概念产生了。巫觋则是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代表它们说话、执行它们意志的人。

巫舞,即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杂以卜筮、巫词、咒语,以及歌舞等手段制造出神秘、灵验等气氛,从而达到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舞蹈,成为沟通的重要手段。

小伙儿学着爷爷的样子,向那些死去和活着的盐民们叩祭。

用舞蹈的方式,用先人的方式。

和苍天,和大地,和逝去的先人,和天赐的盐泉,进行最原始和纯粹的交流。

这样的交流,更是一种祭拜。

巫舞在上古时期多与求雨有关,凡求雨必呼巫来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对此多有记载。专门有一种求雨的舞叫“舞雩”,在《周礼·春官》的注疏中载:“若国大旱率巫而舞雩。”这种手执牛尾而舞之后,如果天不降雨,要把“巫”放在火里烧死,甲骨文有“烄”字,就是指焚巫。这种祷雨祭,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有遗留。

传说在神农氏时代,有一种祭祀叫“蜡祭”,是一种在年终举行的祈祝丰收、酬谢神祇的祭典。蜡祭的神有8位,有神农氏、后稷、农夫神、井神、猫虎神、堤神、河道神、百谷神等与农事相关的神灵。蜡祭时,巫穿着黄衣黄冠唱祭歌,跳祭舞。举行蜡祭的这一天,成为农民休息娱乐的日子。巫穿着彩衣翩翩起舞,祭坛上摆放着琼花芳草、桂酒椒浆,主祭者身佩美玉,手持长剑,乐队五音合奏,拊鼓安歌。

汉代初年巫风仍然很盛,汉高祖常以巫祭祠天地山川,曾令立灵星祠,祭祀灵星后来还被演变成为全国性祭祀活动。祭祀时跳灵星舞,舞者为童男16人,舞蹈动作是教民种田的劳动过程:除草、耕种、耘田、驱雀、舂簸等。汉代春旱求雨,祭共工,小儿舞8丈青龙;夏旱求雨,祭蚩尤,壮者舞7丈赤龙;秋旱求雨,祭少昊,鳏者舞9丈白龙;冬旱求雪,祭玄冥神,老者舞6丈黑龙。

时间的发展,巫舞也在发展,逐渐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请神灵,一种是驱鬼妖。

请神灵的舞,编排出崇敬、礼貌等比较文雅的形式;驱鬼妖的舞,基本上保留着集体狩猎的粗放形式。这种区分也使舞蹈从本质上产生了分化和演变。人类的舞蹈也从这时候开始,走向舞蹈艺术的发展道路,而不再是单纯的集体狩猎劳动。

但是,就巫舞的作用和本质来说,巫舞和现代舞蹈艺术的概念是不同的。巫舞,是和超自然的,无形的神灵进行通话的语言;现代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

源于古楚巫歌傩舞的祭祀歌舞,如今广泛流传于大宁河、堵河流域一带。一类是原始、古朴,无任何特别加工,这类多表现在“端工”、“七姊妹”等祭祀之中;另一类保持一定原有风貌,且又与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修饰,多表现在“灯舞”“莲霄”等民俗表演之中。

“端公”,从称谓上看,唐代的“侍御史”,被称为“台端”,又称“端公”。宋代把公差称为“端公”,亦称公职人员为“端公”。

散落在民间的巫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些天文地理,加之能施展法术,有一些现代科学无法解释清楚的特异功能,能疏通人和神之间的意念,人们把他当作神的公差,所以也称为“端公”。

端公舞是用舞蹈形式来完成的,翻身、旋地、穿梭,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配上千变万化的口诀,让人倍感神秘。

祭坛上的“端公”,身穿法衣,手摇铃铛,口中念诀,在锣鼓声中边唱边舞。

这“边舞边唱”中讲究颇多,运用的是“阴阳五行”“八怪图谱” “符水咒语”“祠神歌舞”为肢体步伐支撑,配以“师刀”“令牌”、“枪、棍、剑”“牛角”“水碗”等道具。

端公舞还有文舞、武舞和手式之分的讲究,共同特点都与“唱、做、念、打”,与咒语、音乐结合,千姿百态,招招式式或模仿生活生产过程,或模仿飞禽走兽等自然现象,看似愚昧、俗气,但姿势的标准与否,直接关系到法力的强弱。

和“端公舞”同样流传的还有跳“七姊妹”,一种女巫师祭祀所跳的舞蹈。

表演“七姊妹”,讲究的是“有歌即舞”“无歌即停”“舞停人倒”。

其奥妙神秘无解。

端公舞,跳“七姊妹”,还跟传统的“五句子”歌结合起来,一场师承古巫祭歌形式的舞蹈就开始了。

VCG41558401057.jpg

外堂转进内堂来,

抛枪神灵下凡来。

好抛枪来好抛枪,

抛去长枪又短枪,

驱除邪恶保安康。

还是那首《抛枪歌》,让舞蹈加上了杂耍,屋内跳到屋外,无不表现的是对于天地神灵的敬畏,对几千年文化的传承。

在传统巫舞之外,是更多在民众中传播的民俗舞蹈。

各种形式的民俗类舞蹈,有对传统巫舞精髓的继承,也有对盐道延伸所到之处各种地方舞蹈优点的吸纳,还有民间艺人们自己的创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舞蹈形式和内容和其他地方的舞蹈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特别亮点。

龙舞,在盐道之上被分成了各种门类。

滚龙、火龙、看龙,这三种形式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在宝源山盐泉的巫溪,还增加了板凳龙、草把龙、干龙船,前者有盐商们的豪华奢靡,后者有普通盐民的简朴乐趣。

狮舞,分为“天狮舞”和“地狮舞”。方桌之上,上蹦下跳,桌子重叠越多技艺越高,此称为“天狮”;广场上翻腾滚跳,或走或卧,或喜或怒,称为“地狮”。

最有地域特点的还有蚌舞。蚌舞算一种小舞剧,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蚌壳姑娘修炼成精,化身为美丽姑娘和年轻渔郎相遇,一见钟情,遇见土地公公从中作梗,二人合力展开斗争后终结连理,其造型优美,舞姿翩翩,诙谐明快。

还有彩船。

彩船为竹篾扎制的无底船,约四尺长、二尺宽,以纸或绸布裹缠并施以彩绘,悬挂彩旗。舞蹈者一人立于船内,双手提着彩船边走边唱边舞,内容大多为情歌小调,歌词可临场自编,风格欢快戏谑。舞者多为女性,也可男扮女装,老少均可,称为“车幺妹”。彩船前后左右一般各有一名伴舞,其中后面的伴舞多是男性,手执船桨扮成老艄公,配合表演,其扮相、动作多夸张滑稽,引人逗乐。彩船表演一般在元宵、中秋等节日狂欢游行中,与花灯、舞狮、高跷、莲霄等一起出现于街道、广场,自娱自乐。

还说一个“莲箫”,也有的地方称为“连厢”“连响儿”。用四五尺长的竹竿制作,竹竿上下镶嵌有数枚响铃(由两片铜钱或圆铁片穿在一起)。一般由十几位妇女排成队形,集体手执“莲箫”,随节奏边唱边走,跳动中挥舞连厢敲打脚、腿、胯、肩、胳膊、手等部位,发出哗哗的清脆声响。

或广场、或院坝,山野之中,盐道之上,以舞为乐,以舞言情。

一个眼神,一个抬手,是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情意的传达。

富裕人家讲究的是镶金挂银,富丽堂皇。

穷苦人家讲究的是朴素节约,俭省简单。

红色的头绳,红色的手绢,背后是灰色的盐道,白色的盐。

古铜色的唢呐被磨得能照出人影,一双大手裂开了岁月的口子,一代传一代,吹出的是生活的苦涩与欢快。

图的都是快乐,舞的都是乐趣。

踩高跷,踩的是步步升高。

划旱船,划的是一帆风顺。

春节观赏花灯,端午龙舟竞渡,中秋赏月摸秋。

巴山夜曲、哭嫁唱丧、舞狮玩龙、锣鼓唢呐,盐之外的丰富多彩,还有万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唐文龙,80后,重庆巫溪县人。喜摄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用色彩和形状表现哀愁与欢乐。喜文,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做过党史研究工作,获得过没有记者证的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称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华龙网“鸣家”、重庆晚报“夜雨”专栏作家,重庆市文旅融合专家库成员。发表各类诗歌、散文等文学和新闻作品百多万字,多次在各类征文、摄影比赛中获奖,出版有《小人物讲大道理》,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一直敬畏着文字。喜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获得过重庆市第七届十佳读书人称号,一直自娱自乐,对镜黄花,临窗醉月。网名“黑蚂蚁”,毫不起眼,柔弱渺小,但始终模仿着蚂蚁的姿态,坚持,坚韧,倔强地爬着,虽然慢了点,但一直向前……

dd21cdca0b5147f1b5323fcf5e4e568f.png



尾部版权声明_副本.png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