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己—盐战风云(六)
  2021-05-10

在如今通城镇的老旧房屋墙壁上,还留存着当时红军书写的“分配土豪的粮食衣服给穷人”“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红三军政治部,1932年冬红军路过此地初次宣传”字样的标语,字迹清晰。2017年,红三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三位将军的后人来到当地,经过仔细辨认笔迹,确认标语为时任红三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的樊哲祥所书。

红军在巫溪转战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从国民党自己的档案材料中佐证了这一点。国民党《巫溪县政府(民国)二十二年度进行政务计划书》防共一节中说:“县民朴拙,初原不知何谓共产,自经贺匪(贺龙红军)过此,大肆宣传后,少数人民之心里,遂有印象。防患未然,宜特讲求。”

不仅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转战巫溪,1932年12月,徐向前、张国焘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也进入川北,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攻进城口县城,立即摆出了“打下夔(奉节)巫(巫溪巫山),与贺龙红军呼应,以突击长江”的架势。红军两支部队经过红池坝相互联络,常在扎鹿盘一带宿营,尤其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更是在城口、巫溪、开州边境频繁活动。

红军频繁活动于这一区域,也使得很多当地青年跟着参军,加入到民族救亡的征程之中。

1929年,宁厂18岁青年农民杨秀昆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率领的二六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特务团团长、豫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反“扫荡”、反顽敌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杨秀坤参加中原突围、淮海、皖西等战役,曾八次负伤,任第二野战军五十八军副军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副军长……

1934年5月,红四方面军一部来巫溪时,花台乡14岁农民谭光余成为了“小红军”。他随同大部队一起征途跋涉,艰难走草地、过沙漠,胜利完成了长征。1936年底作为红五军战士,在随西路军南下途中进入河西走廊,遇到马步芳骑兵部队阻击。枪林弹雨中侥幸活了下来,在盛世才叛变以“清除共匪”大肆屠杀红军时,他和李德富等几名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毛泽民等烈士。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