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清:我读《应物兄》
2021-01-21
此外,评论里也有很多,是关于《应物兄》该不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这似乎已经超过了对一本书的评价。因为奖已经得了,你说它该得,又不会增加砝码;你说它不该得,也不会取消。即便是获奖之前,这样的评论,估计也不会影响结果,因为评委们估计是不会看这些网络评论的。关键是,评论该不该获奖,恐怕比评论作品本身更难。我们评论一部作品,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标准,无论你的标准如何。但能否得奖,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可以囊括的。但公道地说,在众多获奖作品中,比《应物兄》优秀的,有;比它差的,也有;而且据我看,后者比前者多。
书中人物众多,大都刻画得不错。但如果要问有没有完全的新形象,则不好说,即便是书中第一主角“应物兄”,似乎也没有超出文学作品中已有的知识分子形象,像是多个形象的混合。但如此要求,对作者似乎也太苛刻了点。因为现在的人本来就是混合的人嘛。
不仅人物众多,而且喻义众多。应物兄的命运,程家大院的张冠李戴,以及程济世先生的噱头和至终未归,是否也预示着国学的某种命运?
文人的酸腐,这是本性,也算“职业特征”吧。近墨者黑,围绕文人的人,也就酸腐,或真或装而已。有读者读出了《应物兄》的酸腐味,这就对了。但如果太酸腐了,就也不是“文人”,而只有“文”味,少了“人”味了。不过我读之,感觉还好,是有点酸,但不至于掉牙,——要不也不可能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