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执掌三峡诸盐50多年后,刘皇叔最终没能继承汉室,巫县和北井在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被司马家族夺取,第二年又将巫县及秭归县地改建为泰昌、建始二县。泰昌县治所在地就在今天的巫山县大昌镇,也就是西汉时宝源山盐水输去煮盐失败的地方。
大昌镇是大宁河中的一个重要港口,挟宝源山白盐进入长江水道咽喉之地。晋武帝司马炎把北井、泰昌、巫县、建始四地设置为建平都尉(治所在巫县),后又改为建平郡,足见对于这诸多盐源的看重了。
特别是在这大宁河上,一河之域竟同时出现三个县级机构。
司马炎,看重的是这热气腾腾的盐泉,看重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风云变幻,盐水长流。
大唐国富。
皇家政权仍然得牢牢掌握盐源,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期,国家用兵十余年,财力疲乏,唐代宗李豫启用的一位中国盐史上重要的人物登场了。
他叫刘晏,《旧唐书·食货志》记:“天下财赋,皆以晏掌之”。刘宴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理财家,从公元760年任户部侍郎,充度支、筹钱、盐铁等使,到779年为止,主管全国财政工作达20年之久,在盐政、漕运、赋税、铸币、平抑物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改革。
一人之力,替李唐皇家操持全国财务,不得不关注三峡盐泉,所以上任开始就在全国设置四场十监,并亲自统领。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有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场,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太昌、侯官、富都十监,岁得钱百余万缗,以当百余州之赋。”另《中国盐政史·盐官》云:“若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场,当是栈场,将官收之盐运栈堆积。”可见,“栈”是运送食盐之栈,“场”是熬制食盐工场。
《新唐书》里面的“太昌”就是今天的巫山大昌。
全国十大盐监,三峡之地也产盐地众多,但在夔州府仅大昌县设置一监,足见刘宴对宝源山盐泉的重视。
或许,刘宴还专门来宁厂进行过调研,潺潺盐水让他心动。
至少,他是仔细研究过宁厂的,掌管国家盐法,又是理财高手,所以把盐监之地设置在大昌这个大宁河中的咽喉要地,盐的产、运、销一起都给管了。
按照当时的设置,全国十监中,每“监”置“监一人,正七品下,掌盐功簿账。有录事一人,史二人。”盐监的官位品级和县令接近,但管理职责又与县令不同。可见当时监属于中央政权直接管理的盐业监管机构,与今天的中央直属企业类似。
大宁厂,在大唐盛世,傲立于全国十大盐都之列。
巫盐骄傲,大唐骄傲。
骄傲的,当然还有刘宴,这天下财富,都是他帮着皇室管理。
所以就连大宁河上的古栈道,都被说成是他所修建。
在光绪《巫山县志》里说:“石孔,沿宁河山峡皆有。唐刘晏所凿,以引盐泉。”前面说过宁河栈道为东汉所修,这里又说“刘晏所凿”,两朝相聚几百年,史书记录出现如此大的时间差异于理不通。经分析,应该是刘宴为了运输方便,在原有栈道基础上加以修补、改进,进行完善,却是有可能的。精打细算的掌财人,花费巨资耗费时日修补栈道,目的也是为了诱人的盐税。作为执掌全国盐务之人,自当关注并重视取卤、输卤、煮盐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所以后人把经由他指挥建设工程之功劳算在其头上,也属情理之中了。
这时候的三峡,来来往往的是盐商富豪,陆地江河是背盐的队伍和运盐的舶船。
一步是钱财万贯喜笑颜开,一步是辛苦血汗艰险酸楚。
天下盐事,白色财富,咸中带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