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乙—巫盐崛起(四)
  2020-10-19

图片来源:重庆图库

气势宏伟的三峡,骄傲的三峡。

然中华文化不习惯用数字说话,史学家们更多记录的是朝代更替,所以三峡的骄傲很多时候还只能是合理推测。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曾经算过一笔账:“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

按这个算法折算,每人每月平均消耗量大致为3升(包括直接食用,腌制等),那时候的1升折合成现在大概为200克,每人每月约为600克,西汉时人口已经达到5900万以上,也就是说全年至少要生产42.5万吨才能满足需求。按朝廷在三峡地区设置两处盐官来推断,应该该地平均盐产总额至少在每年万吨以上了。

秦汉之风,气势磅礴,如三峡之山,如三峡之水。

皇家势大,得牢牢掌握这来财之道。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说:“盐官雇贫民,发给煮盐盆,按盆数给工价,称为牢盆。”

这样的“牢盆”,在一1100年后的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有过记载。《入蜀记》是陆游由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知州的佐理官)的入蜀途中所作日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这样的文稿记录,现在读来比诗歌的史料性肯定要强多了。

《入蜀记》中说:“县廨有故铁盆,底锐似半瓮状,极坚厚,铭在其中,盖汉永平中物也。缺处铁色光黑如佳漆,字画淳质可爱玩。有石刻鲁直作《盆记》,大略言:建中靖国元气,予弟叔向嗣直,自涪陵尉摄县事。予起戎州,来寓县廨。此盆旧以种莲,余洗涤乃见字云。”

据考证,这个“牢盆”是汉永平七年(64年)所铸用来煮盐的铁盆,存留在当时的巫山县衙里面,说明在东汉初年,在古巫县近郊已经有人在用官府提供的铁盆进行煮盐了。

这个卤水,当然是从宁厂宝源山盐泉而来。

巧合的是,在《巫盐史志》中,也有这样的记录。“之前,已建成大宁河栈道。汉永平七年,曾引大宁盐卤至巫山,因储存中卤水起了变化,其色如血,故未成功。” 《巫山县志》也记:汉永平七年,“尝引此泉于巫山,以铁牢盆盛之。”

这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修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栈道,以后会用专门的文字来讲述。

一孔一孔用汗水凿出,一孔一孔用鲜血凿出。

一孔一孔凿出的的古栈道,是希望,更是财富。

虽然这次引卤不成功,到大昌后卤水变色,失去了熬盐价值,但确切无疑的是,巫盐之生产在东汉初年即已经开始工业化。工业,相比于农牧,对经济的贡献无需多说。况且,工艺落后的东汉,开凿如此庞大的栈道工程,花费的银两钱财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宝源山盐赋惊人,不足以支撑起这巨额开支。

大汉威武,金戈铁马打出了一个以“汉”命名的民族。

四百年汉室,宝源山下,热气腾腾,峡江之中,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巫山,巫水。

盐味,咸味。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国如此,巫山巫水也如此。

这年风起,马嘶鸣,水急浪大,山河呜咽。

打着继承“汉室”的刘备,看中了三峡,看中了宁厂。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