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十年过去。1994年,同样是金秋十月,西双版纳州政府代表团来重庆探望慰问当年为建设版纳付出过青春和血汗的重庆知青。在慰问团与重庆支边知青代表的见面会上,我讲述了十年前在橄榄坝的那次赠书的故事,当我略带歉意地把一本写有“献给第二故乡的亲人们”的《月亮与火塘》,补赠给代表团领导时,“水水水”(傣语:好)欢呼声响成一片。
时光荏苒,不觉间又是20多年过去了。但这两次与西双版纳相关联的赠书经历,我一直记忆犹新,
小鲁在电话中征询我,是否可将我的手机号发给依金,以便今后联系,我欣然应允,并再三向小鲁致谢。关上手机,我正兴致勃勃地向李钢等人讲述着刚才发生的事情,手机又响了,又是一个陌生话号码。我有些预感,一接听,果然是一个带傣腔的女子的声音:“喂,你是余叔叔吗?”我不假思索地回道:“我是呀,你是依金吧?”话筒里传来了千里外的兴奋和激动:“是的,我是依金!哎呀余叔叔,几十年来我一直都很想念你们,现在终于联系上了!真是太难得,太高兴啦!……”
在电话中我得知,当年的小姑娘依金,如今已当上奶奶,抱上小孙子了!
依金告诉我说,她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现在是云南广电网络西双版纳分公司的员工;她丈夫原在景洪市卫生局担任领导工作,现已退休;女儿和女婿都是曾留学泰国的“海归”,现在一家大公司任职,可爱的小孙子刚满周岁。不久前,她将自己在橄榄坝住房开办成旅游客栈,因为环境优美,服务到位,深受旅游者青睐,生意非常好。现在一家子生活幸福美满,天天都像在过年!
我不禁心驰神往地问了一句:“在橄榄坝,像你们这种家境的乡亲多吗?
她大声道:“多,多得很!现在橄榄坝变化之大,真的是难以用语言形容啊!你们当年看到的旧式竹楼加自行车的家庭模式,早就被漂亮的傣式小楼加小轿车取代了!绝大多数家庭都有房有车有存款,日子红火着呢!我们家也就算个中上水平吧,你们回来看看就知道啦!”
我不禁感慨道:“看来橄榄坝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好啊!”
电话里传出由衷的笑声:“是呀,没有苦哪来甜呢?勤劳致富是我们橄榄坝人的传家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呀!”
我也在电话中谈了这些年来我自己的情况,也尽我所知地谈了当年一块在她家做客的知青作家们情况,她听得津津有味,要我有机会时一定代她向大家问好,也希望以后常联系,并当即与我加了微信。
不久我就收到了依金发来的她和丈夫、儿子、儿媳、孙子一块儿在她那传统与时尚兼具的家居前所拍的全家福照片。我也将我们当年在她家竹楼阳台上的合影照翻拍给她。她收到后非常激动,还特别解释说,当时她还住在父母家,那里的阳台太小站不下那么多人,拍照的地方是在她三哥家的阳台上……尔后声调一转,豪气十足地告诉我说:“现在不一样啦!如果你们有时间到橄榄坝来,就可以住到我自己的家了,照片上的只是门脸,里面还宽敞着呢,就是你们全都来都能住下!如果我能再次接待你们,我将无比的感动!我们全家等待着你们的到来!我真的很想念大哥哥大姐姐们,真诚地希望你们能到西双版纳傣族园我家看看,看看我们傣家人和过去大不一样的生活……”
听着这些充满真情的热切话语,我的心已飞向彩云之南:我一定要再到西双版纳去,再到橄榄坝——那个像它的名字一样令人遐想,催人奋发的美丽地方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