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庄

余德庄,曾任鲁迅文学奖小说终评委,全国重点扶持作品评委,中国作协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中方主持人和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

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重庆文史馆馆员,重庆文学院顾问。

原重庆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迄今已发表和出版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包括长篇小说《忧魂》《太阳雨》《梦中的三叶树》《海噬》,中篇小说集《同舟的人》《陌路相逢》《烟消云不散》,长篇人物传记《世纪情结》《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等,有《创业者的情怀》《哨兵的眼睛》和《橄榄坝》三文分别入选大中小学语文教材。《重庆礼赞》被《求是》杂志破例刊载,《海噬》入选中国作协、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合编的《建国60年长篇小说500部》。



余德庄:云中忽传锦书来
  2018-12-19

我的脸开始发热:这些文字怎么这样熟悉呢?正困惑着,同行的北京知青刘庭华和上海知青修晓林已异口同声地冲着我叫起来:“这是你的作品呀!”

我诧然地拿过依金手中的书,原来是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通用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当我细读全文时:文章确实是节选自拙作《橄榄坝》!这篇描写橄榄坝风情的散文,写于1979年,发表于1980年1月号的《儿童文学》。因为云南一直有“不到西双版纳等于没有到云南,不到橄榄坝等于没有到西双版纳”之说,所以后来在将此文收入《月亮与火塘》时,特意把它放在了头条位置。教科书上显示的第一次印刷的时间是1983年,显然编辑者是根据《儿童文学》上的文章节选的。

依金姑娘听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顿时便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难以置信的样子,得知我也曾是“版纳人”之后,仍将信将疑,直到我从行囊中翻出那本《月亮与火塘》来给她看,将《橄榄坝》中的有关段落与教科书上一一对照了,她才又惊又喜地拿过去从头到尾地细读起来。

《橄榄坝》的内容大致是这样:橄榄坝一直被称为西双版纳最美丽的绿宝石,可我在那风景如画的地方却没有发现一株橄榄树,一直寻思着这个名字的来历。后来终于打听到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古时候,橄榄坝人的祖先过着贫困的流浪生活,他们一直梦想着能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有一天,一只从云中飞来的绿孔雀告诉他们,它可以带他们去一个美好幸福的地方。绿孔雀带着他们翻山越岭,跨江过河,不知走了多少路,将他们带到一片沼泽遍布的荒坝上,便消失不见了。但他们已经走投无路,只能留下来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他们打猎捕鱼,排水造田,伐竹建房……经过一代代的艰辛劳作,终于将原来荒坝的变成了美丽的傣乡……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绿孔雀并没有欺骗他们,于是共同决定,将新家乡取名为橄榄坝——一个“先苦后甜”的地方。

而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正是那些勤劳勇橄的榄坝人的后代啊!看着她拿着书爱不释手的样儿,我心头一动,立即做出了决定:这本书就送给她了!我当即拿出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送给傣家的金孔雀”字样,并郑重地签了名。当我在大家的鼓掌喝彩声中把书送到依金的手上时,我看见她那明沏的双眸里有泪花在闪动。可以说,这是我平生最为独特的一次赠书。那种物有所归的欣然之情长时间地萦留在我的心中。当年我们一行和依金及家人在她家竹楼上的合影,也一直珍藏在我的相册里。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