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别说累,你可以让自己更幸福
1
先说累。
简单地说,累有身体的累和心理的累;从来源看,有被逼的和自找的;从结果看,有快乐的和不快乐的。
于是,应用“三维矩阵法”(原来我们一般用的是“二维”),我们就可以组合如下:
(1)被逼的、快乐的、身体的累。一般很少。我小时候身体素质不好,经常生病。父亲是高中数学教师,我读高中,就在他的学校,而且跟着他住。父亲很严厉,我直到大学毕业,才不那么怕他。他每天早晨,无论寒冬酷暑,都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跟着他去跑步。两年下来,身体情况彻底改善,并养成了爱锻炼的习惯,终身受益。应属于这一种,尽管当时感觉很累。
(2)被逼的、快乐的、心理的累。不太会有吧,至少我没找到好的例子。
(3)被逼的、痛苦的、身体的累。奴隶的劳役。犯人的劳动改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的人。
(4)被逼的、痛苦的、心理的累。被冤枉的人。被父母逼婚?
(5)自找的、快乐的、身体的累。参加完剧烈的体育比赛,等。
(6)自找的、快乐的、心理的累。找情人?事后有麻烦?
(7)自找的、痛苦的、身体的累。创业?未成功前?工作狂?
(8)自找的、痛苦的、心理的累。陷入困境而不能离掉的婚姻?
2
很多问题,如果不细致、深入分析,很难得出结论。
矩阵法,我此前的文章用过几次,很有用。
据上分析,可知:
第一,我们常常所说的累,是与另一个词连在一起的:苦。因此,上述的(1)(2)(5)(6),因为是“快乐的”,估计不是我们要说的“累”。
第二,身体的累,是很容易恢复的,睡一觉,休息一下,就好了。当然,长期持续不断的劳累,那就真是“累”了。
这样,就剩下四种:
(3)被逼的、痛苦的、身体的累。
奴隶的劳役,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犯人的劳动改造:绝大多数人不是犯人吧,而且现在的劳动改造,也不是苦役了吧,据报道。
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的人,这是存在的。但想着未来的美好,也许会好点吧。
(4)被逼的、痛苦的、心理的累。
被冤枉的人,如果是冤假错案,那真的很苦很累;但毕竟在整个人群里,属于少数。
如果是被一般的误会,那就自己宽怀吧。
被父母逼婚?现在,父母与子女的战争,从来都是以子女的胜利而告结束的。
(7)自找的、痛苦的、身体的累。
创业,那肯定是劳累的。如果轻松都能成功,那人人都会去创业了。但这是我们自找的,没人逼你。
工作狂当然累,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累,属于“快乐并累着”的人。累的是他们身边的人,包括他们的同事、下属、家人,都跟着一块累。
(8)自找的、痛苦的、心理的累。
陷入困境而不能离掉的婚姻?现代社会,一般来说,这个问题应该好办些吧。
3
如此下来,在我看来,没有几种情况是属于“真正的累”的,就剩下以下两种:
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的人;被工作狂牵连而累的人。
其他的情况,要么属于“小众”,不能归纳到“中国人”这个大范围里;要么属于可以自己“解脱”的,心态一变,做点减法,就不累了。正如英国诗人弥尔顿所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4
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无论国家和个人,需要投入的,肯定比别人多。
正如一个从后面追赶前面的运动员,不加快步伐,能赶上吗?能超过吗?
要追赶,要赶超,当然就得累。
我在欧美所见到的,甚至在南美、泰国等地所见到的人们,的确没有我们累。他们很少有加班的,一到节假日,肯定在办公室找不到人,机场、医院等服务处所除外。
5
我自己也常常感到累,既有身体的累,也有心理的累。
按理说,我应该属于“可以的”:有稳定的职业,有健康的身体,有和谐的家庭,有不需要我过于操心的孩子。
这是我经常讲的,普通人“成功的四条标准”,也叫“四有成功人士”。
但还是觉得累。
身体的累,主要是工作任务重,常常加班加点。现在很多单位,跑在前面的,想继续领跑;跑在后面的,想“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加班加点是常事,能不累吗?
心理的累,主要源于缺乏对退休后的安全感:医疗、养老金。
因病致穷的案例,不少;而医疗保险,真的能“保险”吗?
养老金呢,刚退休时,也许是可以的;但我们知道,通货膨胀的三类受害者,就包括了退休人员。
6
所以,中国人的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工作,已如上述。
第二,家庭。父母对子女负有“无限责任”,忙了儿子忙孙子。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其好的方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有利于子女成长来说,家长应该负“有限责任”。
第三,由于人们缺乏对未来的安全感,由此感到累。
7
但回顾一下我们家几代人,就知道我们的国家在不断进步,所以,我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这也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吧。
我的祖父辈,经历了“战争、饥荒、瘟疫这三大人类的灾难”(赫拉利《未来简史》)。
我的父亲辈,也同样经历了这三大人类的灾难,但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少了很多。
到了我这一辈,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就没有经历这三大灾难了,最多是,童年时期吃不饱,要用杂粮充饥,所以,我小学时写的唯一一篇受到老师批评的作文是,我的理想,是能够天天吃白米饭,——老师觉得我理想太低,其他同学都是要当工人、解放军、工程师、教师等。
到了我儿子这一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生的人,各方面的条件,都今非昔比了,因为我们这一辈,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比较好的条件。
我相信,到了我的孙子这一辈,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福利,差距会越来越小。
写到这里,想起我母亲,她是农村户口,当免除了农业税,后来还有了医疗和养老金时,她的幸福感,是油然而生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