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研究生,现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曾获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师”,重庆市首批“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十二五”期间(2012年--2016年)获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先进个人。

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等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和《沙坪坝文化地图》等书籍。歌曲《又唱红梅赞》获重庆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获2016年重庆市司马迁奖。专著和研究课题两次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

李波 张建中:抗战期间,徐悲鸿、齐白石等知名艺术家齐聚重庆
  2017-09-25

资料来源〡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抗战(沙磁)文化(四)

主编〡李波 张建中

出版〡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期〡2012年4月

二、美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抗日的大后方,不少知名的艺术家都从各地汇集到重庆参加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在教育部令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艺专、正则艺专、武昌艺专,先后迁来重庆、璧山、江津,他们为重庆抗战美术活动增添了新的力量。战时设立在沙坪坝地区的美术机关、团体和美术院校有: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磁器口凤凰山)、中华全国美术会、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沙坪坝松林坡对岸磐溪)、中央大学艺术系绘画组(沙坪坝松林坡)、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沙坪坝中渡口对岸磐溪石家花园)。

blob.png

抗战时期,重庆荟萃了国内美术界的知名人士,如徐悲鸿、吕凤子、丰子恺、张善子、傅抱石、陈之佛、黄君璧、张书旂、王临乙、潘天寿、吴作人及美术理论家常任侠、陆丹林、唐义精等。1942年在重庆举办过第三次全国美展,许多画家参展。整个抗战期间,美术各领域都产生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其中,徐悲鸿在重庆期间创作了众多国画,赠黄君璧的10幅从立意到所题诗文皆与抗日有关。丰子恺在渝期间创作了大量抗日救国的漫画作品,如《漫画日本侵华史》《子恺漫画选》《阿Q漫画》等,张善子创作并完成了《怒吼吧!中国》,并在画面右上角题道:“雄大王风,一致怒吼,战撼河山,势吞小丑。”寓居山洞小园的于右任与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等成立了“标准草书研究社”,亲自拟定《标准草书千字文》,还与商承祚等成立“中国书学研究社”,出版《书学》杂志。1942年,雕塑家王临乙在磁器口凤凰山工作室塑造完成了《汪精卫夫妇跪像》,并公开展出。张书旂1940年受外交部长王宠惠的委托,创作国画《百鸽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成为第一幅在白宫陈列的中国画。

blob.png

版画(木刻)这时期尤为活跃,由于战时物资缺乏,木刻版画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其一版多印的功能易收抗日救国宣传的目的,因此当局大力推动木刻运动。1938年10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迁来重庆,1939年4月6日到8日,“全木协”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览,展出作品571幅,观众约1.5万人,《新华日报》为此发表了特刊。1942年1月3日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木刻研究会”,创办《木刻研究》,并在《国民公报》辟《木刻研究副刊》,开办“中华全国木刻函授班”,培养木刻人才。

(一)主要美术机构

1.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

blob.png

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为防空疏散而迁移到青木关。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仍设在磁器口凤凰山。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组织的“嘉陵美术会”亦常在此活动。雕塑家王临乙所塑造的“汪精卫夫妇跪像”即在此完成并公开展出。

2.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诞生的学校,是由原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

blob.png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北平艺专先由北平撤至江西牯岭。南京沦陷后,杭州艺专也开始了西迁,两个艺专均先后迁至湖南沅陵。教育部于1938年3月令两校合并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原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任主任委员,原北平艺专校长赵太侔和常书鸿任委员。1938年冬,校务委员会被撤销,实行校长制,聘滕固任校长。随着武汉、长沙相继被占,刚在沅陵安居下来的国立艺专奉命迁滇,因教具多和缺乏交通工具,走走停停,直到1939年春,学校才搬迁到云南昆明。经过几个月筹备,先暂借昆华小学和中学校址开课,后迁往昆明附近的呈贡县安江村。1940年9月,滕固因故辞职,教育部任命吕凤子为校长,因战事及滇告紧,艺专又奉教育部令迁往四川璧山县,直到12月末才相继到达璧山报道上课。上课未满三月,又于次年的三月初,全校迁移松林岗。1942年春,吕凤子因病辞校长职,暑假后教育部委陈之佛来接任校长之职,择定沙磁文化区的磐溪为新校址。1944年任命潘天寿为校长,1945年抗战结束后奉教育部令两校分别迁回原址,1946年撤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分别恢复“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名。

blob.png

抗战时期,国立艺专设有七系:中画、西画、雕塑、工艺美术、商业美术、建筑装饰和音乐,由三个系统旧制专科(高中毕业后考入)和高级职业学校构成。学校的机构与课程因校长的更替与环境的变迁有所增减,在沅陵时添设的建筑系,到了璧山,因老师缺乏而停顿,后来便无形取消。音乐系也在迁川后,遵教育部令而并入国立音乐院。学制最初为六年制,新生入校练习二年基本素描后,再依各人兴趣和成绩分选各系。但在昆明安江村时,教育部令改为五年制,因而新生的基础练习缩短一年,二年级起即分系。其任职教授先后有:林风眠、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常书鸿、关良、谢海燕、邓白、黎雄才、黄君璧、李仲生、丁衍镛、胡善余、李超士、方干民、秦宣夫、倪贻德、吕霞光、李剑晨、刘开渠、王临乙、周轻鼎、萧传玖、赵人麟、张宗禹、王道平、陆丹林、常任侠、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都是当年及以后享誉国内外艺坛的著名专家学者。

blob.png

校中学生创办以门类而分的水彩画研究会和木刻研究会。在课外有诗歌座谈会、音乐研究会、艺专剧社,以及文艺壁报等各种刊物,如诗刊《火之源》(约1943年创办,1945年抗战胜利后停刊,出版共六期)。

3.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于1942年在重庆开始筹备,是一所研究性质的机构,由朱家骅主持的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拨款筹建,地址设在重庆嘉陵江下游的磐溪石家祠堂。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积极参与了学院的筹备,亲自拟订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用人标准,规定应聘的人必须拥有50件以上像样的作品,文笔流畅,有“利人”之事实或至少有此倾向,在艺术上已有相当造诣的人。

blob.png

徐悲鸿亲任院长,先后聘有齐白石、张大千、吴作人等任研究员,叶正昌、董希文、黄养辉、艾中信等为副研究员,齐振杞、宗其香等为助理研究员。陈晓南、费成武、张倩英、张安治等还被派赴英国进行研究。他们曾在欧洲举行画展多次,颇得外国人士好评。

中国美术学院还收集各研究员之精品及购买院外名画家作品约百余件,准备在国家美术馆成立时陈列,为扩充院务,中国美术学院还在桂林及四川灌县设立两研究处。

blob.png

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以后,曾到川西富有民族特色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写生,于1944年在重庆举行了大型的美展,有500多幅作品参展。徐悲鸿的《会狮东京》是一幅寓意极深的作品,几头雄师象征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威武形象,画面充满活力。《五四》《五卅》《童子军》《国殇》《起飞》等作品,人物非常生动且寓意很深。冯法祀《长沙守卫者》和《战云笼罩下的长沙》是中国人民保卫湘江北三次大捷的历史见证,陈晓南的《嘉陵江纤夫》《雾重庆》,孙宗蔚的《塞外》《哈萨克人》等都是优秀之作。

1946年,中国美术学院复员回北平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徐悲鸿任院长兼校长。

4.中央大学艺术系绘画组

中央大学在抗战前设有艺术科,徐悲鸿、张大千、吕凤子等曾在该科任教。1937年,中央大学内迁沙坪坝松林坡复课,1941年艺术科改为师范学院艺术系,徐悲鸿、吕斯百先后任系主任,著名画家傅抱石、黄君璧、王临乙、张书旂、陈之佛、许士骐、秦宣夫、吴作人、李瑞年、宋步云等任讲师、教授。

blob.png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艺术系还成立有“嘉陵美术会”“蜀山美艺会”“中山木刻研究会”“中大画院”“现实版画社”“野马社”等美术团体,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进行募捐救灾、支援抗战和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二)名家名作

blob.png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以碑入草,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时人誉为“草圣”。抗战期间寓居山洞小园,与书法家沈尹默等成立“标准草书研究社”,推行标准草书,并亲自厘定《标准草书千字文》作为草书范本。他与商承祚等成立中国书学研究会,出版《书学》杂志,发表书学论文。他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他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

blob.png

张善子(1882—1940),四川内江人,名泽,字善 ,又作善子、善之。以画虎闻名,自号“虎痴”。抗战时期在渝创作有《怒吼吧!中国》《精忠报国》《正气歌》等宣传抗日救国的作品。1938年在周恩来、林森等赞助下,携带180多幅国画作品,赴法国、美国举办《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画展》,将募集的20多万美元汇给政府,支援抗战。1940年美国空军上校陈纳德率美空军志愿队援华作战,张善子嘉其行,画《飞虎图》赠于陈纳德。陈即将志愿队改名为“飞虎队”,并按《飞虎图》做了许多旗帜和徽章分发部下,以鼓舞战士,该图现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1940年张善子病逝于歌乐山宽仁医院。

blob.png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著名书法家,诗人。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抗战时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监察院委员,住歌乐山,与于右任等一起成立“标准草书研究社”“中国书学研究会”,工行草书,尤以行书著名,精于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倡导以腕行笔,不主张模拟结构,于笔法、笔势多所阐发,著有《历代名字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书法管窥》《书法漫谈》等。张充和藏《沈尹默蜀中墨迹》于2001年出版。

blob.png

吕凤子(1886—1959),江苏丹阳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将其在家乡创办的“正则学校”迁来四川璧山县,改名“正则艺专”,培育了大批艺术人才。1940年,国立艺专由昆明迁璧山青木关外松林岗,他被聘为国立艺专校长,任期两年。吕凤子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仕女和罗汉著称。代表作有《庆胜利》《流亡图》等。作品《庐山云》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世界博览会上评为中国画一等奖,《四百罗汉》1943年获全国美展中国画一等奖。曾出版《中国画法研究》《吕凤子仕女画册》《吕凤子画集》。

blob.png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杰出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美术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7年8月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随校迁至重庆,是年创作《巴人汲水》《巴之贫妇》《风雨鸡鸣》。1938年接受印度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办展览,途经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举办筹振画展,并将卖画全部所得捐出用于抗战救亡。1942年回到重庆后继续任教,并在磐溪着手中国美术学院的筹备,9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第三届美展。1944年6月21日将自己于1940年创作的《竹与鸡》赠予前来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1946年春被聘为北平艺专校长,8月31日随校抵北平。

blob.png

陈之佛(1896—1962),浙江余姚人。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抗战时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国立艺专校长。擅长工艺美术及工笔花鸟画,是最先将国外图案理论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之一,有工笔画《榴花雏鸡》《雁飞》等,著有《图案构成法》《西洋美术概论》《中国陶瓷器图案概观》等专著20余部,出版有《陈之佛画选》。

blob.png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抗战期间在渝任国立艺专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画面灵动,引人入胜。他对画史、画论亦颇有研究。作品有《雁荡山花》《秃鹫》《松石图》《兰石图》等,著述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画谈随笔》,出版有《潘天寿画集》等。

blob.png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1942年11月应国立艺专聘请来渝任教授兼教导主任,居住在沙坪坝庙湾“沙坪小屋”。在渝期间,丰子恺出版了《画中有诗》《漫画的描法》《子恺漫画全集》等。2000年中共沙坪坝区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在历史文化名人广场为其塑像。

blob.png

黄君璧(1898—1991),广东南海人。曾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其山水画结构谨严,所作大瀑布汹涌奔腾,如倾银河,气势撼人。作品有《云帆入峡》《云山有几重》《瀑落云中》等。

blob.png

张书旂(1900—1957),浙江浦江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擅长花鸟画,1940年受外交部长王宠惠的委托,创作国画《百鸽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祝贺他第三次当选总统。画作完成后,曾在嘉陵宾馆展出,蒋介石在画上题写“信义和平”四字。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特举行茶会暨《百鸽图》赠送仪式,后该画长期被悬挂在白宫,成为第一幅在白宫陈列的中国画。

blob.png

许士骐(1900—1993),安徽歙县人,中央大学艺术系、建筑系教授,育才学校绘画组导师。擅长工笔与写意画,尤以花鸟名闻天下,作品有《海鹰图》《鱼乐图》《黄岳松风》等。著有《人体解剖与造型美术之研究》《晚学斋吟草》《许士骐贝聿玿书画集》。

blob.png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著名国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江苏新金陵画派创始人。 1935年旅日回国后,任职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38年应郭沫若之邀,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秘书。1939年4月携全家迁重庆,居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1940年8月第三厅改组,随郭沫若退出,回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42年9月,被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聘为艺专国画系教授兼校长秘书。1946年10月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

blob.png

王临乙(1908—1997),上海人。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和现代雕塑教学的开拓者之一。192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随徐悲鸿学画。抗战时期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专雕塑系主任。作品《汪精卫·陈璧君跪像》《大禹治水》(1942)参加重庆全国美展。1946年受歌乐山居民公益社之请设计塑造《林森铜像》(1946),1954年参加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创作,完成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

blob.png

吴作人(1908—1997),安徽省泾县人。师从著名画家徐悲鸿,1935年留学归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1937年随校迁至沙坪坝,曾组织“中大战地写生团”赴前方写生,并在武汉参加由郭沫若主持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举办的抗日宣传画展。1942年被教育部聘为终身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专攻国画。作品有《播种者》《出发之前》《拾柴的女孩》《空袭下的母亲》《牧驼图》《藏原放牧》,出版有《吴作人画集》。

作者简介:李波,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第一届设计艺术委员会特邀委员,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和《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组织编写了抗战名人在重庆系列丛书……

版权说明.jpg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88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