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炎帝神农氏为遍尝百草率众寻到了一座高山,见这里山势陡峭,森林遍野,认定必有奇药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先教民众“架木为屋” “以避凶险”;然后教民众“架木为梯” “以助攀缘”;采得良药400多种,著就了《神农本草经》,为向天帝复命,于是“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后人缅怀始祖恩德,便将这座高山称作了神农架。
故事充满了温情,如果真实,是否还可以继续想象:炎帝神农氏即古之巫师,带领族人在神农架山脉繁衍生息,所食食盐,一定是最早发现,距离最近,最便于采集的地面自流盐泉宝源山盐源所产。
在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这些充满想象的传说留存之外,更多的大神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很多次。比如《山海经﹒大荒西经》里提到的“帝舜生无淫,降臷处……”中的“帝舜” “无淫”,《海内经》提到的“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禧,乘禧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中的“太皞”“咸鸟”“乘禧”“后照”……
还有众多不能一一列举的上古大神,都在盐道上不断出现,这绝不是巧合。
任乃强就曾经指出,最早被人类发现的地面盐泉区,也就是人类文化发育最早的地区。
所以在盐道上,是能够产生各种神话人物的,也是应该要产生神话人物的,因为盐道的形成和发展,纵贯了该区域的人类发展史;因为盐道,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纽带。
有关“中国神巫文化的核心轴”是一个大命题,有机缘再用专门的篇章来进行论述,但这个有趣的话题,恰恰从另外一个侧面佐证了前面所提“‘巫盐古道’是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一条文明大通道”的论题。
盐道之上,有太多的神话传说。
盐道之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