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相距的时代久远,其生平事迹已经被完全神话(或有可能二人本就只是神话人物,而非历史人物),所以关于他们的故里或治地均存在众多争议。在盐道上,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有伏羲山(又称暤皇山),平利县有女娲山,湖北竹山也有女娲山,甚至部分地方还有了学术上的支持。
比如,据《地理志·山川》记载:“在县(平利老县)西北交安康界,孤峰高耸,以上有高皇庙,故民间讹为高望山”。平利县光绪《县志》载:“高皇山……上有高皇庙而故名”。《太平寰宇记》载:“西城有伏羲山”。南宋罗泌《路史》载:“女娲立,始治于中皇山,山在金洲之平利,与伏羲山接,伏羲山在西城”。伏羲山与南麓三十里处的女娲山一脉相连,遥相呼应。《山海经·海内经》和《太平寰宇记》卷十四云:“古之任国,太暤之后……云女娲生处。”说明女娲故里为巴。伏羲、女娲曾以此地区为治所,和典籍记载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规律有很多相吻合的地方,可谓“人以山居,山以人名”。
在平利的女娲山,不仅有古老、悠久的神奇传说,还有女娲庙、高皇庙、三皇庙等庙宇遗址,残存碑刻,再加上《华阳国志》《十道要录》《新唐书》《路史》《九域志》等古籍都有关于此地为女娲山的记载,可信度就更高了。
再得说说炎帝神农氏了。
这位在女娲之后出现的又一位上古大神“炎帝”,也被尊为“太阳神”,传说他牛首人身,亲尝百草,发明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翻土农具,还教民众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还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几千年来,整个华人(不仅汉族)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成为民族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
有关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同一人,炎帝(按炎帝即为神农氏进行表述)的治地属于那些范围,学术上还有众多的众多争议,暂不管它。
无论怎么争议,但在盐道之上,神农架就是因尊崇神农氏而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