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丁—盐道苍茫(五)
  2021-01-23

《秦巴古盐道》的序言里写道:“认识盐道的价值,是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真正的文化不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文字和文物小品上,而在这莽莽苍苍、山重水复的大地上、大山里,需要有人去实地了解中国真正的历史。面对这条辉煌的路,我们如何不亢奋……盐道是一条物质通道,一条盐运通道,一条自然风光与珍奇动物出没、珍贵植物生长之道,又何尝不是一条南北文化融合的通道,一条承载民族精神的通道。盐道是一条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文化走廊,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因为这条盐道,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现象,由不得我们不去研究。”“我们睁大历史的眼睛,钓沉索隐,探幽发微,去了解发生在古道上的神秘而有趣的文化密码和符号,去探寻生命的信息和空间,越发感到盐道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对于神秘的文化,我们不敢妄下结论,一览无余则不成文化,只有提出这些命题,留待读者去探揭、去猜想、去品味。”VCG211253707670.jpg

是的,宁厂有太多的神秘,盐道有太多的未知。

文化线路概念的出现,反映出国际遗产界对文化遗产认识思路从点(单体遗产)到线(文化线路)、到面(遗产环境)的拓展过程,这使得遗产项目变得更具综合性,更具类型上的广泛代表性。

提出“巫盐古道”是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一条重要文明大通道,是一个重大的命题,让人亢奋,这个话题太重太长,我们后面会一直诉说。

值得肯定的是,把“巫盐古道”的研究和保护作为文化线路来研究,提升了古道沿线古镇、遗迹的保护价值与保护层次,使原来孤立的点成为一系列文化现象中的重要单元或节点。从巫盐古道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解秦楚巴蜀地区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无疑对沿线遗产的筛选、评估、申报、保护大有裨益。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