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丁—盐道苍茫(五)
  2021-01-23

从远方来到宁厂,又从宁厂走向远方,小伙儿和他的同伴们一起,如他的先辈和后辈们一样,穿梭在山林和峡谷之间,来往在盐泉和灶台之间。

为宁厂而来,为宝源山而来,为盐而来。

这条盐道以宝源山为核心,通过水道、栈道、陆道等多种方式,将三峡之间的各个盐源、各个城镇、各个部族、各个山川、各个盆地连接起来。

背盐贩盐的过程,是经济交融的过程,是文化沟通的过程,是民族迁移的过程,更是文明传播的过程。

盐道,以盐为特性而存在,如盐的本身一样,能提味补体,又苦涩无比。

盐道,亦是生命通道。

生命的精彩成就了盐道的精彩,于是盐道又是商道、兵道、情道、赌道、毒道。

巫盐古道,有“盐”的物质特性,又有“巫”的精神特性,发源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串通起安康、万州、十堰“小三角”的交汇中心,又居于重庆、武汉、西安“大三角”的几何中心,形成以盐道为经纬的十字中轴坐标线。

巫盐古道,物质之路让大山里的人们获取生存的权力,精神之路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寄托。

巫盐古道是古代先民在长期迁移和交往活动中形成,因而作为商道存在的同时,还是民族文化活动的走廊和枢纽,成为古代秦巴文化、楚庸文化、土家文化、氐羌文化、濮越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汇之道。

另外,由于古盐道所经地带是环境、资源、民族、经济及文化等各种要素的交汇区,故在政治和军事上,很早就被中央政权及地方民族政权所借重。古盐道地带是古代中央王朝在西部最早开辟官道和设立建制的区域,又是古代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政权以及民族之间发生重大政治关系的地带。

巫盐古道作为古代三峡地区官道的重要补充,对打破地方割据,打通不同区域间经济文化交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纵横交错数千里,大都途经崇山峻岭和高峡深谷,其间平坦道路极少,不少地段是铺石梯,或绕岩凿道,其绝壁险岩处,凿孔穿石梁或贯木铺板,悬栈桥而过。形成这些盐道大路非一代一朝,而是经过历朝历代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古盐道促进了川、湘、鄂、黔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成为繁荣当地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区域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还有一方面,三峡诸盐的外运是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资源东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庞大的资源跨区域大调配中的典型。这种东西向的资源调配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开发,刺激了西部交通运输业、手工业、矿冶业等业态的发展,促进了转运沿线村落和城镇的形成,加强了东西部长距离的商业交流。在特殊时期,巫盐经济不仅对巴蜀地区,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此重要的作用,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完全改变。

梳理之后,是安静地思索。

但在这里,我们的主人公小伙儿却没想这么多,也没想这么远,他只知道挑的盐可以换回迎娶妞儿的彩礼钱,他只知道肩上挑着的是一家人的希望。

在宁厂,在人头攒动的宁厂,在盐雾浓郁的宁厂,在水墨丹青的宁厂,小伙儿匆匆而来,然后又匆匆离开,人与人之间,人与盐之间,万千精彩。

万千精彩,都是如小伙儿一样的盐民所创造。

他们不懂什么是历史,只知道苦涩的盐味就是生活。

时至今日,我们来研究宁厂,不能只盯着那些历史沿革变化,不能只盯着那些载入史册的英雄名人。

宁厂的历史,在那些破旧的砖瓦之中,在那些锈迹斑驳的铁锅之中,在那些歪歪斜斜的烟囱之中。

盐道的历史,在那些方方正正的栈道孔之中,在那些或隐或显的石阶之中,在那些山野峡谷激流险滩之中。

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业的发展,使宁厂的盐泉失去市场竞争力而熄灭了最后一灶炭火,盐道也失去了几千年的交通枢纽功能而隐藏于大山大河之中。

盐道的物质功能在减退,精神功能却在升华。

所以不断有文化学者把目光投向这流淌了几千年的盐泉,投向这纵横交错的古盐道。

《秦巴古盐道》的序言里写道:“认识盐道的价值,是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真正的文化不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文字和文物小品上,而在这莽莽苍苍、山重水复的大地上、大山里,需要有人去实地了解中国真正的历史。面对这条辉煌的路,我们如何不亢奋……盐道是一条物质通道,一条盐运通道,一条自然风光与珍奇动物出没、珍贵植物生长之道,又何尝不是一条南北文化融合的通道,一条承载民族精神的通道。盐道是一条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文化走廊,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因为这条盐道,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现象,由不得我们不去研究。”“我们睁大历史的眼睛,钓沉索隐,探幽发微,去了解发生在古道上的神秘而有趣的文化密码和符号,去探寻生命的信息和空间,越发感到盐道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对于神秘的文化,我们不敢妄下结论,一览无余则不成文化,只有提出这些命题,留待读者去探揭、去猜想、去品味。”VCG211253707670.jpg

是的,宁厂有太多的神秘,盐道有太多的未知。

文化线路概念的出现,反映出国际遗产界对文化遗产认识思路从点(单体遗产)到线(文化线路)、到面(遗产环境)的拓展过程,这使得遗产项目变得更具综合性,更具类型上的广泛代表性。

提出“巫盐古道”是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一条重要文明大通道,是一个重大的命题,让人亢奋,这个话题太重太长,我们后面会一直诉说。

值得肯定的是,把“巫盐古道”的研究和保护作为文化线路来研究,提升了古道沿线古镇、遗迹的保护价值与保护层次,使原来孤立的点成为一系列文化现象中的重要单元或节点。从巫盐古道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解秦楚巴蜀地区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无疑对沿线遗产的筛选、评估、申报、保护大有裨益。

巫盐古道所经地区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讲,每个民族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发展,尤其是资源开发等引发的对脆弱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破坏,是巫盐古道文化线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共生理念,即“矛盾对立下的共存共赢”,就是在文化线路区域要实现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人文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共生。

这样的“共生”关系,就是巫文化“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神内涵的最好体现,就是巫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魅力体现。

因为盐,一切都在这片土地上传承。

几千年来,因为宁厂宝源山盐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几千年来,这条古道,承载了太多的艰辛和浪漫。

怀着敬畏之心,怀着感恩之心,对这天赐盐泉,有人在深深一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唐文龙,80后,重庆巫溪县人。喜摄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用色彩和形状表现哀愁与欢乐。

喜文,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做过党史研究工作,获得过没有记者证的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称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华龙网“鸣家”、重庆晚报“夜雨”专栏作家,重庆市文旅融合专家库成员。发表各类诗歌、散文等文学和新闻作品百多万字,多次在各类征文、摄影比赛中获奖,出版有《小人物讲大道理》,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一直敬畏着文字。

喜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获得过重庆市第七届十佳读书人称号,一直自娱自乐,对镜黄花,临窗醉月。

网名“黑蚂蚁”,毫不起眼,柔弱渺小,但始终模仿着蚂蚁的姿态,坚持,坚韧,倔强地爬着,虽然慢了点,但一直向前……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