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清:能做什么比想做什么更重要
2018-10-16
七天的国庆长假刚刚结束,请问你去了哪儿?沿途堵吗?景点堵吗?
这些天来,手机里常常出现高速公路堵成停车场,景点门口排队两小时,高山大海变成人山人海的信息。当然,有的图片,一看就觉得似曾相识,没准是原来的老照片。
长假拥堵,这可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于是,不禁要问的是:第一,我们为什么明知会堵,还要出行呢?第二,能否做出改善呢?
说到第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羡慕两类人:一是已经退休了的,没有工作的负担,随时可以出行;二是已经自由了的,比如靠自己的奋斗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或者靠父母的奋斗而能够财务自由的富二代,可以不被工作所累。他们才真正可以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可以避开人潮人海的长假。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估计是不太可能的。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现在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了,教学任务不多,科研工作的弹性很大,甚至像我们文科类的,在旅游的途中看点文献、写点论文构思也是可以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也相对比较自由,但恐怕都很难真正说走就走。寒暑假呢,学生也放假了,旅游的人群里,又增加了庞大的学生群体,所以,也不是最佳的出行时间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十年前就想到要做**了,如果做了,现在就像**一样是大老板了。”
这样的推理成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