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朱芸锋,网名“渝西锋光.
“重庆环保形象大使”、中国名博沙龙成员、重庆首届“十佳网络知识分子”、人民网个人博客过200万点击。
一
这个标题看起来不像是一个问题。
然而,如果使劲地想,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学校给学生发奖以兹鼓励,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本书,几个本子,几支铅笔或是一个文具盒。
这是我们读书的那个时候,当然是读小学、初中的那个时候,学校经常发的奖品。
现在看来,这些东西不特殊,也不值钱。
但在当时看来,尽管也不怎么值钱,但老师或学生却都是很看重的。
具体点说,看重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本子或奖状上写着的那一行字,和盖着的那个鲜红色的学校公章。
以及,站在学校操场的大主席台上,在几百上千的同学和老师们的注视中,从校长或副校长或教导主任手里,接过奖品的那个瞬间。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哭。
但是现在,看到学校给学生们发的奖品,很多人却会笑。
包括新闻报道出来的那张照片,一大排学生站在台上,手里提着那么一溜奖品,有的学生就忍不住,笑了。
这样的笑,感觉不是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也不是感恩学校的奖励。
而是一种看到某种滑稽场面,因而感到好玩的那种笑。
老实说,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或者老师,看到被奖励的学生,当众露出这样的表情,应该会有一种失败的感觉。
我说的,是指奖励这个事情本身,做的有点失败。
二
然而话题绕不开的,还是这次的奖品——报道中说的5斤猪肉。
刚开始我们还在想,是不是学校喂了几头猪,每到一个重要的时候,就会杀猪分肉来奖励学生?
因为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事。
每年,学校都要喂猪,当然也要杀猪。
每当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就会大张旗鼓地叫全校师生一起整一顿。
每个班,分成七八个组;每个组,一大盆子肉。
所有人都在操场上,席地而坐,大口吃肉,只差没有大碗喝酒了。
即便那个时候,校长和老师都不喝酒,但是大家还是整得红光满面。
当然,即便一起吃了肉,校长还是校长,老师还是老师,学生还是学生。
换句话说,一起吃肉的时候看校长、看老师都很慈祥;肉吃完了,学生还是怕老师,老师还是怕校长。
不像现在,没有学生怕老师。
哪怕你发给他5斤猪肉,他也只是觉得好笑。
这是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三
绕了半天,还得回到正题:猪肉是从哪里来的?
应该不是学校喂养的猪,因为报道里没有交待。
也应该不是哪家老板赞助送的。
当然,不排除是校长,或老师自掏腰包花钱买的。
在排除这样那样的可能之后,更多人只会习惯性思维——就是学校花钱买的。
那么,是谁出的主意?谁拍的板?
这看似在吹毛求疵。
然而背后却有一个严肃的问题:给学生奖励5斤猪肉,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之前网上有消息,说是想借“金膀(榜)题名”之意,讨个好彩头。
接着又有消息说,校长想解释的是“想要学生们,学会和家长分享”,分享学习的成果。
有人信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因为没有其他更合适,更能拿上台面,更能应付猜测的说法了。
反正,这事也就很快过去了。
油腻腻的猪肉,也就像是一个笑话,一笑而过。
然而问题的关键,却可能被一直忽略。
那就是,这100多斤猪肉,全是上好的猪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学校有了事,习惯找校长。
其实大家都知道,校长也很忙的。
因为整日千头万绪,就会在一件事上粗心。
比如,一个故事。
没有故事,不成方圆。
没有好的故事,多好的猪肉都可能只是个笑话。
而不会成为之前设计的,某个新闻报道的好题材,如果真还有带点技术含量的设计的话。
在拿到正式的脚本之前,很多故事,都靠想象。
比如,看到微信里有个叫“光头强”的朋友,就想起曾经被广为报道,因为也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有个孩子生了病,头发掉秃了,不敢独自戴帽子去上学,所以他富有善心的同学们就全部剃了秃头,为他打“掩护”,以至于让他不那么显眼。
有没有这种可能,学校有个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平常家里很难吃上肉。
学校为了照顾他,但又担心这事弄得不好会让他太突出,伤了自尊心。
所以,就奖励了包括他在内的几十个学生,每人5斤猪肉,给他打个“掩护”?
如果真是这样,相信就没有多少人会继续笑话那5斤猪肉了。
毕竟好多人家里都穷过,都晓得在苦日子里,和父母一起吃一小盘肉,那确实是分享。
故事恒久远,一个永流传。
那么好的猪腿肉,随随便便就发了,就吃了,真可惜了。
至少,难为了那些,至今稀里糊涂,不知为什么只割了自身两条腿的猪头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