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朱芸锋,网名“渝西锋光.
“重庆环保形象大使”、中国名博沙龙成员、重庆首届“十佳网络知识分子”、人民网个人博客过200万点击。
写文章遇上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道怎么定标题。
这个寒冬季节,早上闹钟响了,赖在床上不想动身时满脑子能找到的唯一理由,就是不知道最先穿的衣服究竟应该从哪件下手。
不过今天想说的,不是写文章,也不是起床困难户先穿哪件衣服。
此时,我们正在火车北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又去去。
想不到的是,看到这一切,竟然心生伤感。
突然想到当年的我们,放了寒假,扯着拉杆箱,兴冲冲奔向车站的时候,迎接我们的并不是高铁,也不是动车,而是挤得要死的长途客车。
挤也就罢了。
关键是还要忍受客车里面的脏乱,而且酸臭刺鼻的气味之浓烈,绝非一个酸爽就能形容。
更憋屈的是,就那么脏兮兮的座位,也不是想坐就能坐到。
十几二十个的座位,生拉活扯硬塞进去五六十个人,还有挤压变形的若干行李箱,场面层次之丰富,光有想象是靠不住的,还必须有体验。
老实说,经过几次体验之后,读大学时最害怕的就不是考试了,也不是考试被挂科,而是放假之后的回家旅途。
回家路途上的那个客车,真不好意思说那也叫旅途。
好吧,就不继续抱怨吐槽了,辞旧迎新向前看,此时此刻,我们正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高高兴兴地在高铁站里晃来晃去。
对这座高铁站,真还有些感情了。
毕竟这里是,我第一次坐高铁的地方。
高铁开通之前的各种报道,说的都是这种交通工具如何之神奇。比如速度是高速公路上汽车的多少倍;比如平稳到茶杯里的水都不会荡漾;比如安静到听不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哐当哐当声。
然而作为普通的乘客,我最关心的还是,什么时候可以坐高铁,以及票价是否可以比客车还便宜。
当然,普通人的这些小愿望,高铁都给我们满足了。
现在要说的是,站在北站这里,心里徒然生起的某些伤感。
这是因为除了特别的某些旅程,以后再坐高铁的大多数时候,都要和北站说再见了。
重庆西站就要开通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以后坐得更多的班次,就要在重庆西站进进出出。
想着相距几十公里的北站北广场,真还有点想见却不能见的感慨。
再过几天,再坐高铁,我们同样会在陌生的西站开始逐渐重复曾经熟悉的那些流程。
再过几天,再次外出,我们同样会在已然熟悉的西站,向着同行的伙伴或送行的朋友,做着曾经在北站做过的动作,招手或是挥手。
再过几天,再去候车,听着声音依旧清脆悦耳的广播,只是心底明明白白地知晓彼地非此地,已由北到了西。
假如所有相见,都能令人兴奋新鲜如初恋,那我便想要个愿望,那就是这座城市的高铁车站,无论东西还是南北,其实都是一个姑娘,只不过随着城市的不断生长与成熟,她跑来跑去不停地扮着,各种俊俏喜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