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乡组画之二(手机拍摄效果)
布面油画 101CM X 64 CM 2006年
油画,是西方的一个画种,是意大利人在长期绘画实践中创造的。当然,西方还有诸如水彩、水粉、各材质的版画等其它画种。无论哪一画种,都是法国在古希腊雕塑及意大利绘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绘画理论影响,都遵循这一理论的基本绘画原理。
油画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厚重且色彩丰富,便于保存,装饰效果好等优点。对外来画种的学习,有助于发展与借鉴,并不是对东方绘画的否定,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发展方向。东西方绘画的差别,由各民族根据各自社会发展的技术成果获得的原材料制约影响而产生的。我国造纸术的发明,给国画提供了更便于绘画,且经济适用的载体材料。而造纸术传至西方巳是很多年以后。所不同的发展经历,对各画种的材料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雕塑,还是绘画,都由图腾崇拜的需要得以不断发展进步趋于完善。纯艺术也不免成为宗教及意识形态利用的工具。油画,是由最初的蛋彩画发展而来。蛋清富含大量血清,有很强的粘合性,是很好的色粉调合剂。在人们还没有发现和找到并获得易挥发的烃类化合物(油料)前,就用禽类的蛋清来作为颜料的调合剂。用天然彩色石料磨粉制作色料,调制成绘画用的蛋彩。当然,要加入适当的水,以便于绘画使用。
发现并能制作易挥发的油料后,就用油作为色料制作的调合剂,油画至此便诞生。有很多植物油料都可以通过加温裂解、蒸流的方法得到易挥发的部分轻质烃分即油料,应该在适当的较低温度情况下蒸流获得。如我国的桐油、蓖麻油.亚麻油等,都是很好的油料来源。无论用哪种油,如果蒸流温度过高所得到的油料,往往在热裂解过程中,很多不易挥发的重质烃类也一起蒸流出来,挥发性就变差,很长时间甚至不能干结。所以,在油料自制过程中应对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作适度控制。松节油之类的很多植物烃类化合物,本身就有很好的挥发性,也是天然的油料来源。早期油画也通过对含油较高的松节,通过简单压轧获取挥发性的植物油料作为原料,即常用的松节油等。
不同的油料,其粘绸度不同,调制的颜料也有差别,在画面应用结果上也有明显差异。如画面的光亮度、色彩的厚重感、色彩的纯度等都因油不同产生差异,更呈现在油料挥发后的画面。油画颜料,一般认为在干湿之间基本不变。但如若细致观察,这种色度的变化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第一遍用色后。由于油的挥发干结,色粉颗粒在画布上的油中的悬浮性消失,色彩颗粒紧贴画布折光率下降所致。其粘度越大的油料,颜色颗粒的悬浮性更好。每层画上去的颜料,都是色粉与油的混合层面,由于油对色粉的悬浮作用,被光照射在画面上,因色料颗粒四周油料的半透明性,使折光率发生变化(光射入不同介质形成折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因为人眼视觉的灵敏分辨能力极强,微弱的变化也能感知。不彷,在绘画中可以自制使用多种油料进行绘画试验得到结果,以利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油料。
现在市场上所卖的油料,都是化学合成的轻烃类物质材料,与植物油料使用的结果有差异。不过,自己也很多年没有用酒精灯、冷凝器制作油料。或许,直接用经过滤的桐油的效果,会比市场上某些品牌的油料好。但桐油使用的结果,画面很多需要白度的地方就不尽人意。而且,时间稍长整个画面还会一定程度的变色。如果将桐油蒸流处理,就得到清漆,其具有很好纯净度且干得快。桐油画的作品亮度很好,厚重感也好,但也会使画布容易变硬。我在绘画时,常只能用桐油调色,这种工作中的体会较深。也许有好的油料品牌,自己没有用过。
在油料自制中,还要加入些色彩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多种添加剂(许多书上都有介绍),对绘画作品色彩保护、抗腐防虫等都有益处。特别是油画初期使用的矿物颜料,抗氧化性较差,经过时间延续,颜料颗粒会产生进一步氧化而改变色彩。就现在生产的氧化物颜料,氧化饱和度得到提高,色纯度增加。但有部分不是饱和氧化的颜料(化合价不同颜色不同)也有再氧化的可能性存在。所以,对油料的选用是重要的。特别是金属粉沫颜料,画金属制品效果较好,这种粉沫颜料抗氧化性要差些,还是尽量少用,可以颜料调成接近色处理。
以上就用油作画的个人实用体会。现在市场油料品牌很多,不确知哪些为好。因为个人的习惯,喜欢对什么都从亲自试验出发,去了解事物的本因,才去做些费时费力的试验。总之,对事物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对认识事物有益,仅是自己的观点。好的材料使用对获得好的绘画效果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