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研究生,现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曾获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师”,重庆市首批“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十二五”期间(2012年--2016年)获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先进个人。

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等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和《沙坪坝文化地图》等书籍。歌曲《又唱红梅赞》获重庆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获2016年重庆市司马迁奖。专著和研究课题两次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

李波:历经岁月沉淀,“文化”早已成为沙坪坝的符号
  2017-09-30

资料来源〡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序

主编〡李波 张建中

出版〡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期〡2012年4月

blob.png

序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直接关系民生幸福。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blob.png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是一座历史底蕴厚重、人文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区。自抗战时期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形成,新中国沙坪坝区文化发展和改革开放文化区成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文化已成为沙坪坝的城市血脉和地方名片。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区编修百年文化志,意义尤其重大。《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便是沙坪坝文化人秉承高度的文化自觉,凝心聚力编纂的集体成果,是沙坪坝区第一部正式公开出版的文化专志。这不仅是厘清沙坪坝百年文化历程的资料性著述,更是挖掘文化区宝贵文化资源,着眼文化促进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晶。

blob.png

希望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驻区院校、企业,研读这部文化志,熟悉区的文化发展历史,关注、参与新世纪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建设长江上游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强区的奋斗目标。

借此契机,向创建形成文化区的先贤,向新中国文化区的领导者、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此书编纂出版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文化界老领导、老艺术家和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原中共沙坪坝区委书记 李剑铭

2012年2月23日

序二

提起沙坪坝,重庆人自然而然会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历经岁月的沉淀,文化早已成为沙坪坝的符号和象征。作为重庆市的文化大区,文化是沙坪坝区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blob.png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沙坪坝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历经几代文化人持之以恒的努力耕耘,其熔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文化于一炉的文化主脉被勾画得愈发清晰。在这里,有因“大禹会诸侯于涂山,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的歌乐山;有经千年不变的浓郁古风而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缩影和象征的磁器口;有浸透了无数忠烈鲜血和信仰的烈士陵园;有云集了十余所高校、立志成为西部领先教育高地的大学城;有饮誉中外的郭沫若旧居、冯玉祥旧居等一大批抗战文化遗址;沙坪坝是战时首都核心区,是抗战时期许多重大历史活动发生地,是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载体……这座活力之城、魅力之区,正鲜活地跳跃在我们的面前,唱吟着那过往的沧桑与辉煌。

blob.png

修志存史,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意义深远。于我们而言,《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堪称一部反映沙区近现代文化气象的“百科全书”,无疑是能让我们全方位了解沙坪坝区文化的最佳窗口,是我们藉以熟悉和亲近乡土文化的一个良好平台,更是保护、传承和发展沙区文化脉络的不竭源泉。从这个意义来说,《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的问世,是沙坪坝区乃至重庆市文化界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对重庆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还了解到,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编人员为力求真实地记述沙坪坝区文化发展轨迹与特色,博采翔集,笔耕不辍,最终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以踏实勤勉的作风认真完成了这一文化系统工程。谨向所有为志书编写、出版作出努力和贡献的人们致以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在此,我也殷切地希望沙坪坝的文化志士们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 汪 俊

2011年12月28日

序三

我解其“文”,即经人的大脑流出的文字;由人的情感酿成的文艺;按人的意志创造的文物等“人文”现象与景观。

我领其“化”,即某种意识、情感、审美、道德和习俗,由少数人向多数人扩展浸染,由前人向后世延伸传承,由内在精神向外在形态张扬展现的“以文化人”之过程。

blob.png

可见,文化是民族生存之根,国家兴盛之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文化重新站上人类文明的至高点,迎接着将要来临的又一次辉煌!站在历史的高地回望沙坪坝,我们发现,在重庆文化的几大主动脉上,沙坪坝有着重要的穴位,居有一点通脉、了然重庆古今之位。巴渝文脉,沙坪坝有重要遗存可考;抗战文化,沙磁文化区发挥着核心辐射之功能;红岩文化,沙坪坝抒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重庆开埠,沙坪坝作为重要流域口岸,让现代工业从这里起航;移民迁徙,沙坪坝多元共融、百川所向;新中国,沙坪坝科教领先、人才辈出、宏论高亢。近百年间,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名流在这里驰骋;多少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在这里酿就;多少引领科学文艺的成果在这里诞生。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精神伟岸、浸透了先进文化灵气的土地。沙坪坝文化区的内涵砺炼千年,日趋博大,成为重庆人文历史的核心组成和当代文化的全国先进。

blob.png

追根溯源赖以扎根固本,文脉蓬勃得以兴邦强国。经一批文化人的心血耕耘,这部文化志终于问世。她广纳万千文史书卷,汇聚古今人文景观,是沙坪坝文化图谱的精心描绘,文脉穴位的精确标示,文化脉络的清晰梳理和人文景象的历史再现。她将告慰先人,功在千秋,不仅让灿烂文化彪炳史册、灵光再现,更可供后世吸纳精粹,宏扬光大。我相信,这部文化志的集成,将为重庆奠定更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部文化志的传承,将为重庆造就更强劲的文化软实力。沙坪坝,将在重庆文化强市的建设中再领风骚!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杨恩芳

2011年12月28日

凡例

一、本志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部文化志,遵循实事求是、详今略古的原则,突出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时限。本志记载上限为1911年,下限为2011年,重点记叙重庆沙坪文化区成立以后的文化历史,有关内容根据需要适当上溯。

三、地域。本志记叙的地域范围,原则上以2011年底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行政区划为准,在各类事项记叙中,参酌历代政区和历史地理情况作适当伸缩。

四、体例。本志主要按横排竖写,分类设章、节、目记述,并根据沙坪坝区文化特色设“抗战文化·沙磁文化”章和“红岩文化”章。卷首为凡例、序、地图,卷末为跋、后记,全志前置综述、大事记和正文八章,后列附录:重要文献选编。采用志、述、记、图、表、录等多种体裁。文化人物、文艺作品今后单独编纂。

五、文体。本志除古籍引文外,一律采用语体文记述。除某些姓名、地名、专用名称按规定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外,一律使用简化字。

六、称谓、机构、职务、地名等,均按不同时期的实际称谓记述;专用名称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其后可用简称;古地名后加注今地名,以1949年11月30日重庆市解放划分“解放前”和“解放后”。

七、纪年。1911年10月以前采用历史年号纪年加注公元纪年;1912年起月、日采用民国纪年加公元纪年,1949年10月1日起采用公元纪年。

八、计量单位。一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部分使用当时之习惯计量单位。

blob.png

作者简介:李波,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第一届设计艺术委员会特邀委员,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和《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组织编写了抗战名人在重庆系列丛书……

版权说明.jpg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88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