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5 月的一天,我和朋友们到了重庆郊外的青龙湖,白天我们环湖而行记录物种,然后就等待着晚上的灯诱。灯诱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守株待兔,等着夜晚里的昆虫自行到灯下报到。坐在灯下,静静地等着那些神秘的小客人,从树梢、从旷野里的隐蔽角落飞过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天色微暗时,我和朋友在楼上的阳台喝茶看天,意想不到的是,无边无际的浓雾突然就涌了过来。
“看来今天的灯诱不行了。”朋友叹了口气。我却被浓雾中的景象所吸引,心有所动。我顾不得礼貌,把朋友劝离了房间。掏出纸和笔就写了起来,一边写一边感觉到和这段时间的其他作品完全不一样。我看到的景象,大自然偶然向我敞开的一切,自行决定了我这首诗的面貌,从而冲破了我自己在那一段时间的写作套路。
《青龙湖的黄昏》
是否那样的一天才算是完整的
空气是波浪形的,山在奔涌
树的碎片砸来,我们站立的阳台
仿佛大海中的礁石
衣服成了翅膀
这是奇迹:我们飞着
自己却一无所知
我们闲聊,直到雾气上升
树林相继模糊
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我们只是无关紧要的闲笔
那是多好的一个黄昏啊
就像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黄昏
《青龙湖的黄昏》并不是我十分满意的诗,但在我的诗歌写作里,却是一次例外。这次写作促使我重新回顾了10 来年的写作,我发现了一条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线索:十年的田野考察,之前以为只是给我提供题材,其实已经悄悄地改变着我的诗歌面貌和写作方式,这样的积累一直在进行,到了这首诗,更是让我明显感觉到了一种新鲜的力量——大自然给我所提供的摆脱自己的写作惯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