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胜

籍贯泸州,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1963年生于四川武胜县。诗人、生态摄影师。


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


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元胜:旷野的诗意(三)
  2021-08-17

我的文学启蒙来自于童年接触到的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文学是一笔巨大的遗产,至今仍滋养着我们。但是我的诗歌写作,却是就读重庆大学接触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作品才开始的。我的很大一部分写作,是把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当成急剧变化的时代的探测器甚至试纸。这不仅是一个写作者的责任,也是推动写作变化和前进的动力。

在这样的工作中,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是相对微弱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模糊的背景。我个人的写作和它之间似乎有一个缝隙。当我独自穿行在海南岛的尖峰岭午夜的丛林深处,当我在云南勐海县勐阿管护站的瞭望塔上俯视群山,总是思绪纷飞,其中一缕就是感觉到那个缝隙其实非常巨大,因为我面对的无边景象就处在这个缝隙里。

是的,多数时候,当我们谈到自然,其实谈的是我们从书本上接受的关于自然的知识(包含着很多神秘和未知的自然蜷缩在这些概念里),或者,谈的是城市及周边被圈养、修饰甚至根据人们需要格式化过之后的自然。真正的自然似乎在地球上步步后退,再过几百年,地球上是否还有真正的旷野?

而对于古代诗人来说,城市和村庄只是大自然边缘的点缀,时代变化很慢,宇宙亘古不变,他们的诗歌更多得到自然的滋养。除去文明的进展,特别是科学的发展,我们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自然的萎缩。孕育诗歌的温床不一样,解读诗歌的背景也不一样。我们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或许,也部分丧失了在自然中获取启发和想象力的能力。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