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巫盐天下|己—盐战风云(三)
2021-04-18
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描述过这段历史:“朝廷出卖官盐,豪强出卖私盐,都是大利所在,双方斗争非常剧烈。凡是贩卖私盐的人,必须结交一批伙伴,合力行动,又必须有计谋和勇力,足以对抗盐官。贩私盐的规模愈大,这些条件也愈益具备。黄巢就是这样的一个贩私盐者,一旦与起义民众结合,就成为有能力的首领。”
公元875年,濮洲私盐贩子王仙芝领导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虽然只坚持了三年,但义军已经发展到5万多人,后来不幸在今天的湖北黄梅西北被剿杀。也是在这段时间,另一位盐商黄巢同样高举义旗,用近十年时间转战了唐朝的近半壁江山,成为唐末民变中历史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国的战火熊熊燃烧,三峡也不平静。
中和二年(882年)十月,涪州刺史韩秀昇举兵反叛朝廷,并与峡江之中的绿林人士屈从行相呼应,割断峡江水路,盐道中断,信使不通。这时,任西川节度使的陈敬瑄任命牙将庄梦蝶为峡路招讨指挥使,率领2000人前往讨伐,牙将,是唐朝时军队的一种官职名称。庄梦蝶的军队屡吃败战,致使大宁厂、云安等地的盐场道路不通,“以至民间食盐匮乏”,而且“百官无俸”。
三峡盐路一断,不仅民间百姓食盐匮乏,而且连官府失去盐税,给百官发工资都到了十分困难的地步。
到唐光启年间(885-888年),三峡地区已经完全陷入了军阀纷争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