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高三学生的疫情综合症
非常学期化解部分高三学生出现的疫情综合症,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的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开展心理辅导,进行压力管理。毕业年级的学生,由于特殊时期学习形式的改变,开学的延迟,高考时间的逼近和高考带来的压力,一部分人会产生焦躁;有的学生出现学习退步,解题能力下降,已掌握的知识无法提取的“高原反应”;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呈现疲态和松散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出现负面情绪状态和危机状态。学生的很多异常行为,可能是疫情引起的心理问题而导致,是疫后综合症。老师们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学生不努力,基础差,而放弃对他们的高考辅导。教师们受过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培训,非常学期更应该理性地,并且投入极大关爱之心去细致地呵护每一个高三学子。建议教师做以下工作:
开展学生心理排查。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要做好对全体学生心理的关注与干预,做到静态筛查与动态排查相结合。要结合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家长的反馈,动态监测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及早发现,尽早干预。
上好心理辅导课和心理班会。学生的心理“复位”,是复学后的重点工作。心理健康老师和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上好每一节心理辅导课和每一次心理班会课,突出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辅助引导,特别是情绪调节、时间管理、优化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指导。
全天开放心理辅导室,开通心理热线,组织每日舒压活动。开展一系列心灵舒缓活动,学校在课间、午间等时段,播放一些舒缓身心的音乐。心理健康老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学上的“安全岛技术”“愤怒控制法”“肌肉放松法”等,进行情绪管理。教学生利用三个关键“稳下来”“定下来”“放下来”进行情绪的安放。
用认知调整进行压力管理。心理学上有“ABC理论”,A是压力源,B是应对问题的策略、思考问题的方法,C是压力引起的后果。A决定不了C,而是B决定C。因此,调整认知,调整心态,是进行压力管理的有效途径。
心态调整应遵循三个具体原则:一是正视现实,适当抱怨。疫情出现了,延期高考出现了,现实就如此,不可能改变,唯有接受。因此,学生可以适当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但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通过户外活动转移注意力,做好正常化的心理预期。身体内有一个情绪水库,如果负性情绪越装越多,就会导致水库大坝的崩溃,因此需要及时恰当的宣泄;二是调整认知,转换视角。心理学“ABC理论”告诉我们,导致我们心情不好的原因,常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推迟一个月,不就是重新安排复习时间和节奏,不就是多等一个月高考吗?正好可以重新规划学习安排。推迟考试,如果我们认为它不好,那么我们就会心烦、抱怨;如果认为它是好的,就会开心和庆幸。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乐观面对各种变化;三是基于目标,重新规划。由于疫情时间网课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表现具有巨大的差异化,不能适应的学生成绩下降明显。在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目标需要重新审视。目标过高,压力过大;目标过低,没有动力。这些都会增加高三学生的负面情绪。
另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学生发出来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的信号,即疫情综合症的五大表现,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或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教师一定要告诉家长不能隐瞒孩子的病情,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高风险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家长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面对孩子的非常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