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胜

籍贯泸州,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1963年生于四川武胜县。诗人、生态摄影师。


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


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元胜:西沙群岛的春天
  2019-04-21

永兴岛:椰树林是中华儿女耕耘南海的见证


永兴岛上最繁华的街道是北京路,三沙市政府、中国最南端的邮局、咖啡馆以及很多重要机构都在这条路上。北京路两边,全是高大的椰子树。椰子树是海南的标志性树种,在永兴岛上更是,视线所及,几乎都能看到椰子树优美的身影。资料上查到,永兴岛百年以上的椰子树多达千棵,这些自带仙气的大树赋予了永兴岛特别的风韵。


在植物中,椰子树是视海洋为坦途的卓越旅行家,它是著名的海漂植物。椰子拥有厚厚的壳,又能漂浮在水面上,因而随着潮涨潮落,任由海流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有合适的地方,它们无须深埋就能发芽。硕大的椰子里,厚实的果实和椰汁只供养一个胚胎,发芽后一年多就可长到一人高,5年后就可以结果。


图片来源:东方IC


按说,北边的海南岛本岛都有原生椰树,西沙诸岛礁也应有。但根据多数史料,西沙群岛的椰树却是由海南渔民种下的。为什么西沙群岛几乎没有原生椰树,我觉得很可能与洋流的线路有关。椰树源于亚洲东南部和印尼,被潮水带到海洋中的椰子,借助夏季的西南季风,搭乘南海的西南至西北方向的洋流,摇摇晃晃,千里北上,最终被带到海南岛的文昌一带靠岸,使海南岛的东海岸成为原生椰林最多的地方。从椰子主要登陆点,倒推它们的旅行线路,应该是阴差阳错地和西沙群岛擦肩而过了。


早开发南海的海南渔民,以琼海、文昌渔民居多,那里的民众视椰树为家的标志,屋前屋后,必种椰树,椰汁可饮,椰肉可食,椰树下还可以乘凉。当他们以南海为家后,种植椰树是必然的,何况,是那么容易。可以把已发芽的椰树苗带来种,也可以把成熟的椰子直接从船上搬下来,寻找相对潮湿的地方种下。


关于西沙群岛椰树的记录,甚至在国外文献里也有提到,比如1868年,英国海军部海图局编制的《中国海指南》载:“林康岛(东岛)之中央一椰树甚大,并有一井,乃琼州渔人所掘,以滤咸水者。”此岛即现在的琛航岛,这样算下来,琛航岛上的那棵高大的椰树,早就百年有余了。


西沙群岛上的椰树,不仅是近代我国渔民耕耘南海的见证,还是几十年来我国军民保家卫国的见证。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