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国内朋友问我,听说美国是福利天堂,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十分完善,你们在美国几元钱就可以看病拿药,医药费都由美国政府或者保险公司买单,是这样吗?我听罢往往只能表示“呵呵呵……”
在美国看病究竟是易是难?美国医疗费究竟是贵是贱?美国医保究竟保护哪些人?读完本文,或许会有所了解。
2018年初,美国休斯敦,我们的一位好友因感冒引发肺炎住院(情况类似国内名噪一时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ICU病房抢救9天后依然不幸去世。更不幸的是,由于疏忽,他生前并未购买医疗保险。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家人便陆续收到了医院寄来的账单,累计八九万美元之多,差不多一天一万美元!
无独有偶,一年前,一位年约六旬的中国母亲,赴美看望即将临盆生产的女儿,准备在美国享受天伦之乐。没想到,她在北京至洛杉矶的飞机上突发疾病,下飞机后直接被送往洛杉矶的医院抢救,在ICU抢救了一周,依然没能挽回生命。更令人痛心的是,她的女儿随后陆续收到医院的天价账单——30多万美元!只因病人没有美国医疗保险。还好,女儿后来找到一位精通美国医疗制度漏洞的行家帮忙,经过数次和医院交涉,总算减免了百分之八十的医疗费,尽管如此,自己还需付六万多美元。
这就是现实的美国,有什么都不能有病。来到美国的人都知道,第一件事必须尽快买医疗保险。如果仗着自己年轻体壮,又舍不得每年数千美元的保险费,怀着侥幸心理“苟且偷生”,万一某天你和医院搭上不解之缘,那就亏大了。
至于因为切菜不小心将手指切了个大口子而去看急诊,最后收到1000多美元的账单;因为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不得不住院、拍片、打麻药直至取出鱼刺,最后收到八千多美元账单;因半夜急性阑尾炎发作、叫了救护车直奔急诊室、手术住院三天、共花去医疗费1.2万美元医药费(其中病床费和护理费一天就是1000多美元、救护车费650美元)——类似没有医保、在美国看病几乎把腰包掏空的血泪教训不胜枚举。因此不少人感叹:在美国,要么就做个富人,买足够的医疗保险,怎么治病也不会破产。要么就做个纯粹的穷人,吃政府的救济,用政府的医保,万事大吉。
比如外国女留学生在美国怀孕生产,即使她没有医保,但按照政策她算是个穷人,所以可以享受免费的产前检查、营养补助、生产、产后母婴保健,甚至奶粉尿布全都免费。而美国医疗费用昂贵、医保费每年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大家都在普遍地为穷人、甚至大量外来穷移民分摊医疗费用。
那么什么是美国穷人的标准呢?美国的贫困线标准每年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公布,2018年的标准是,以3口之家为例,年入低于20780美元,(家庭每超过一人,增加4320美元)。也可以理解为,2018年人均收入低于4320美元,即算是穷人。即可享受政府的Medicaid(医疗补助)医疗保险,看病基本免费。Medicaid这是美国政府救济的大开支,目前全美大约有7420万人享受,约占全美人口的22.7%。
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享受Medicaid医疗保险,必须是符合标准的美国公民和合法移民(获得美国绿卡满五年后)才可以申请。Medicaid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医疗保险,主要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年幼子女的父母、残障人士等提供保障。包括医院医疗、医生门诊、医疗化验检查、母婴保健、预防医疗、家庭护理等各种日常生活需要的医疗服务。各州的医疗保障不尽相同,名称也不尽相同。所以说,要想在美国享受免费的医疗,并非那么容易。
华盛顿一个倡导健康保险的“美国家庭组织”就曾说:在美国,没有医保的人面临患重病或是早死的风险,因为大多数医生不接受没有保险的病人,而去医院看急诊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灾难。
在美国看病,必须先看家庭医生。所谓家庭医生,即类似于国内的社区医生,小病小痛先找他们,若是他们无法医治,再推荐给专科医生或大医院。据内行人透露,家庭医生是美国持照医生与保险公司相互勾结、保证彼此利益的一个产物。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即便你购买了医疗保险,除非是患了急性病,否则,没有家庭医生的许可,自行前往医院看病,可能会导致医疗费用全部自理的恶果。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美国看病,必须先和医院电话预约,短则三五天便可去看医生,长则等待两三个月。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悲哀的真实故事:一对七旬老人从中国移民赴美,投奔在美国成家立业的儿子,本想在这里安享晚年。谁知,老太太来美后长期发烧、咳嗽胸闷,看过急诊也无好转,家人与医生预约看病需等两个月。结果没到一个月,老太太便溘然长逝。这个悲剧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医疗制度的某些弊端。
美国有很多私人诊所和私立医院,预约看病的时间比较短,但费用很昂贵,而且私人诊所只接待有医疗保险者,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对不起,请去公立医院耐心排队等待吧!美国的公立医院无条件地为65岁以上的老人和低收入人群服务,包括没有参加医保的和低医保人群,还有少数族裔和部分弱势群体,因此医疗费十分便宜,有些州挂号只需3美元,拿药只需8美元,有些州甚至全部免费。
但去公立医院看病的最大弊端就是预约等待的时间十分漫长,急病患者甚至等不到见医就已一命归西。但也有例外,凡由救护车拉进急诊室、生命垂危的病人,医生也会闻风而动,救死扶伤,就像影视剧中见到的那样。但如果你没有生命危险,即使去了急诊室,也得慢慢排队等待。
我刚到美国不久,先生就立即给我买了部分医疗保险。当时因我不是美国公民,也没有拿到绿卡,且来美时间较短,只能买简单险种,所以保险费用也较高。我一开始还觉得先生过于杞人忧天,我年纪轻轻,身体健康,无病无痛,为何花那冤枉钱?可先生却说:“在美国生活,不能一日无保险,等到你需要医疗保险的时候,再办就来不及了。”
人算不如天算,我刚到美国两个月时,就不幸和医院打起来交道。而且事实证明,幸亏了先生的先见之明,否则我也会自己为巨额医药费买单。有一段时间,我时常感到胃部不适,先生带我看了家庭医生,花了25美元挂号费,家庭医生对我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望闻问切后,便建议我看专科医生。
我的胃病预约见医也是两周后。这也是一家私人诊所,Doctor(医生)姓杨,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医学教授。按照惯例,我也签了厚厚一叠资料。(在美国,无论去哪个专科诊所看病,只要是第一次去,都必须将你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对药物有无过敏等一个个选项交代清楚)。先生说,这是以防将来病人出事,诊所作为证据跟病人打官司用。
那天我在等候区等候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Doctor杨,他在简单地询问过我的病情后,让我躺在病床上,例行公事地按了按我的胃部,拿起听筒听了听,很快便下了结论:“可能是胃酸过多,胃液逆流,我给你安排做一次胃镜检查,同时抽血化验是否有面筋过敏症。”
说罢就走出了诊室,给我开单子。“What?这就结束了?等了2小时,看病就3分钟?”我纳闷极了。先生小声说:“时间就是金钱,人家当然不会在一个病人身上浪费时间,外面还有很多病人呢。”就这短短3分钟,我们花去了370美元,其中50美元挂号费,120美元抽血费(化验费另算),200美元胃镜检查费。而这之中,还不包括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给医生的费用,医生将另给保险公司寄账单。由此可见,美国医生果真是外界所传的不折不扣的“赚钱机器”。
而一周后做胃镜检查时,我又了解到一个“美国特色”:预约看病在一个地方,做检查又在另一个地方。因为美国很多私人医生或医院为了节约成本,都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需要时,就去专门的医疗器械租赁公司租用。医疗设备制造商也很乐于将设备卖给租赁公司,这样他们不用在设备销售上花费太多精力,从而将心思放在了科研上。而医院某些过剩的医疗器械,也可以委托租赁公司,将其出租给需要这些设备的其他医院,以此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比之下,美国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科技确实比国内的更先进,更高端。虽然美国医生看病如抢钱,但对病人的关怀却更到位、更贴心、更人性。即使是做胃镜这样的“小儿科”,医护人员都会一丝不苟:让病人换上病号服,戴上无菌帽,穿上一次性袜套,躺在带轮子的病床上推入检查室。然后量血压、接上心电图、打上麻药点滴,其严谨态度不亚于一场性命攸关的大手术。
胃镜检查结束,等病人从麻醉中醒来后,主治医生会亲自交代,今天千万不能开车、不能签支票等等。然后医护人员会让病人坐在轮椅上,亲自推出医院大门,直到将病人送上车为止。因为,病人在他们的医院里打过麻药,万一在他们的医院里摔倒发生意外,那么医院必须承担全责。做胃镜那天,我便有幸享受了这么一回“贵宾病人”待遇。
可是,这样的“星级服务”也是有代价的。不久后,一张张医疗账单接踵而来——麻醉费、设备费、化验费等等都是分别寄来,一项一张账单……累计5000多美元。幸亏我事先买了医保,最终我只需自付500美元,其余部分全都由保险公司负责。
由于检查出我胃酸过多,Doctor杨给我开了一种胃药,让我长期服用。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医、药分家,诊所和一些小医院都没有自己的药房,医生只负责诊断和开处方,然后病人拿着药方去药店买药。
美国各大超市都有药店,我们先去了HEB超市,先生拿着处方先询价,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一瓶药189美元,30粒,一天吃一粒,每天光吃药就是6.3美元。如长期服用,还不得吃“破产”?何况我的医保里不包括药费。
我们又来到沃尔玛,这一次问价让我们更加大跌眼镜——相同厂家、相同品牌、相同剂量的药,沃尔玛竟然卖249美元!我们不死心,又来到第三家超市Sam’s问价,结果是229美元!不过,这家药店的店员比较热心,他告诉我们,有一种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功效的仿制胃药,只需要29美元一瓶,只是剂量不同,一瓶60颗。也就是说,249美元的胃药,我一天只需吃一粒,但29美元的胃药,我一天需吃两粒,我当即决定买29美元一瓶的。关于什么是仿制药,我后面会有解答。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丈夫也有胃病,由于他的医保险种和我的不同,所以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吃229美元的胃药,他自己只需出30美元,其余由保险公司承担。由此我也理解到,为何在美国会出现“同药不同价”的咄咄怪事——即使穷人想吃贵药,但他由于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免费医保,所以吃不上;富人想吃便宜药,由于他有医保,所以轮不到他吃。有意思吧!?
前不久,先生咳嗽不止,去看了肺科医生,医生一番听诊检查,又看了我们前不久拍的X光片,说肺部没问题,但还是给我们开了药。随后,我们去了几家药房,咨询的价格让我们啼笑皆非。价格从590美元、460美元、290美元甚至100美元高低不等,差距极大。结果先生一生气,不买药了,而是去看中医。后来他连吃了三个疗程的中药,花了160美元左右,就把咳嗽治好了。
在美国,很多险种不包括药费。于是,一些美国人想出了节省昂贵药费的奇招——出国买便宜药,所以也就有了美国人从邻国墨西哥或加拿大大包小包带药回美国的怪现象。而我们每次回国,也都要带回大包板蓝根、牛黄解毒片、强力感冒片、甚至眼药水等药。在美国,有病去国外看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美国医生去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开私人医院,专门接待美国病人。
而美国药之所以差价巨大,是因为同一种药有原研药和仿制药之分。原研药就是药企原创和自主开发的新药,企业拥有药品专利权。仿制药并非假药,而是原研药的专利到期后,其他药企自行研制生产的仿制药。虽然名为仿制药,但并非低质量,其药效必须经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测。而仿制药的成本只有原研药的15%-20%。
据报载,自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低价仿制药为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共计节省了16700亿美元。仅2016年一年更是节省了25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组数据,够令人瞠目结舌吧?
一般情况下,在美国医院欠费,如果不是很多,医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如果欠费数千美元以上,几次电话和信件催讨无果,那么医院就会将你的欠费信息交给讨债公司去处理。
如果讨债公司经手,事情将会变得复杂。不仅自己的生活会受干扰,信用更是大打折扣,而在美国生活,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美国是个信用社会,没有信用几乎寸步难行,也会影响你的一生。所以,如果实在付不起医疗费,也可以和医院协商分期付款,哪怕每月只支付100美元也行,但千万不能一分钱不付。
还有些医院,催缴欠费无果后,会交给当地政府去处理,政府写信催缴无果后,将直接交给律师去进行民事起诉。美国医院虽然收费昂贵,但也很人性。如果你对他们的收费有异议,你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去交涉,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得到减免。比如我在前面所说的几个真实病例,他们在经过和医院的交涉申诉后,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减免。最多的,减免了百分之八十的医疗费。
也曾听说过有留学生在医院看病后,心想反正自己没有美国社保号,美国医院也不能奈何自己的侥幸心理,将寄来的账单全都扔进了垃圾桶。但是后来有一天,他要去贷款买车,才发现自己坏的信用记录已在网上公开,连去申请银行信用卡也被拒绝,并且这种坏信用记录7年后才能解除。
还有临时探亲访美的外国人,以为欠了巨额医疗费后一走了之即可。但如果你留给医院的联系地址是你的亲友的,那么他们会源源不断收到催款信息。如果得不到回应,对方将催款信息转交给讨债公司,你的亲友将会麻烦不断。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普遍,那就是语言障碍导致的误会。很多人由于英语不好,和医生护士沟通时出现理解差异。比如说,有个留学生因胸部不适,遵医嘱去拍了个彩超。她还特意问医生,保险公司会不会付,医生和护士都告诉她,保险公司会付。但是,她后来却一次次收到催款信,她需要付三百多美元,她也是置之不理。直到后来她接到讨债公司的信,才慌张起来。她致电询问后得知,这数百美元是拍片子的费用,保险公司已经帮她付了大头,这三百多美元是她该付的部分。至于前面医生跟她说保险会付,只是指保险公司会付医生读片子的费用。而读片和拍片,是两个收费部门。
总之,生活在美国,最好练成金刚不坏之身。
不,在全世界都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赵美萍,曾以小学毕业生身份大胆应聘《知音》杂志社、并被破例录用为编辑、记者而被全国媒体誉为励志楷模,其奋斗经历曾被中央电视台、重庆卫视、湖南卫视数十家媒体报道。200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获“QQ·作家杯”征文大赛“最感人作品奖”和“纪实文学特别大奖”。2013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谁的奋斗不带伤》,获得“2013风云图书奖”、“2013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奖”、“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江苏省南通市五个一工程奖”等。2016年出版长篇爱情小说《转角遇见爱情》。现旅居美国休斯敦,全职写作,公众号赵美萍(zhaomeiping-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