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斐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侠客岛”特约作者,在“侠客岛”上撰写的多篇文章阅读量10万+。
蔡斐:人工智能会取代法官吗?
2018-06-11
在匆忙给出答案之前,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人工智能的两个前提条件:大数据和深度学习。
大数据,顾名思义,也叫大规模数据。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大规模只是从外在的规模上标识了大数据的“量”,并没有揭示大数据信息交换、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的“质”。目前,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审判流程信息网、中国庭审公开网等平台的数据,已经初步建构起一个司法大数据系统,这是信息交换与信息存储的伟大进步。同时,司法大数据的整理、分析、转换能力的提升,也给司法审判带来了有益帮助。就现阶段来说,不仅可以给法官判决提供参考,为实现“类案同判”、统一裁判尺度带来可能,而且可以积极挖掘案件规律,服务国家治理,生成司法大数据深度应用新模式。
近年来,部分法院和研究机构还依托司法大数据,研制出具备大数据辅助定罪量刑系统的各种法律机器人。所谓大数据辅助定罪量刑系统,就是借助文本相似度分析技术,挖掘隐藏在过往司法判决中法官、检察官定罪量刑的集体经验,计算出各种情节对刑罚的影响程度,赋予各情节不同的影像系数,从而使判决更具个性化、精准化和合理化。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这类法律机器人已经能够帮助法官从简单重复劳动和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当然,在这里,人工智能还只是一个客体的辅助系统,并不具有主体性。
进一步来说,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司法过程的主角呢?一个大胆的预期是,机器人法官会替代人类法官,机器人法官所面临的技术性难题必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消解。这里的技术发展,不只是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进步,更是强调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