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名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讲师,专栏作家。
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
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
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第47集,周莹不仅把那些砸机器的织布工全部放了,而且,还提供了工作的机会,并告诉他们,收入至少增加好几倍,多的,可以增加十多倍。
再回顾前面的内容,周莹对三寿帮匪首韩三春,对学徒房的王世均,对吴家四爷吴蔚全,乃至对胡家小姐胡咏梅,等等,都是“以德报怨”的。
对人如此,对事就更是如此。你看人家周莹谈生意,舍弃短期利益,看重长远利益,不借势压人,不见好涨价,也不遇到难处就低三下四、低声下气,这都是心胸宽广的表现。而沈家,从沈四海到下面的掌柜,大都是势利小人的做派。以卖茶叶的谢掌柜为例,当茶叶卖不出去时,低声下气地去求客商;后来利用卑鄙下流的手段,让吴家的茶叶船进水,客商只好找他拿茶,则又为难人家,完全是两副嘴脸。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世间比比皆是。有的人,在下属面前,是爷爷,一旦到了上司面前,则连孙子都不如,满脸堆笑,点头哈腰,那马屁拍的,连旁人听了都肉麻,要起鸡皮疙瘩。然而这样的人,反倒吃香啊。
说到宽以待人,就想到我有位朋友,某传媒的掌门人和创始人,我知道他有位属下,三进三出,而且还每次进来,地位和待遇都上升一级。我就曾经问过他:“像你这样能够容忍三进三出的,真让我佩服。到底是什么理由,让你这样做的呢?”
他说:“年轻人嘛,在一个单位干久了,想到外面去闯一闯,很正常。闯了之后,发现外面还不如原来的单位,他再回来,会更加努力、更加尽心、更加忠诚。”
而想想我们很多的单位,对待员工,要么来了不让走,总是想方设法地设置种种障碍;要么走了不会让人家回来,总是想着过去的那一点点事儿:“你当初不是嫌弃我们单位吗?现在想回来了,没门!‘好马不吃回头草’啊,我看你是走投无路了吧。”其实呢,就是想看着别人走投无路了,那才快乐呢。
这都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经济学如何来解释呢?我觉得可以找到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从成本的角度看,心胸宽广的人,不会计较小事,也就是说,他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花费太多的成本。而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就是因为把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了小事上,根本就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大事,因而决策成本太高、交易成本太高。
如果冤冤相报,则付出了极大的成本,但并不一定获得相应的收入,常常是“损人不利己”,甚至是“损人并害己”。
第二,从收益的角度看,曾经做过对不起你的事的人,你如果真的不计前嫌,他会加倍努力,正如电视剧里王德根对周莹说的:“少奶奶,今后如果谁与机器织布局过不去,我就和他拼命。”看看,连“命”都敢拼,还有什么不为你想的,不为你做的?那工作积极性,还需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吗?
当然啰,也不是人人都这样的,这就需要你在大度之外,还要有识人的能力。
接下来,我再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谈谈。
一个单位,要发展大,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有一点,是任何人也不会否认的,那就是人。你见过只有老板一人,或者只有老板的家属几人的世界级企业吗?
肯定没有,因为这世上本来就不会有这样的企业。
企业要做大,肯定需要人;越大的企业,相对说来,人就会越多,虽然不同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但在同一个行业里,基本上可以说,员工的数量,与企业的收入,成正比。
这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换句话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而另一句话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现在我们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结果就是:你要能够管理好各种各样的人,才能把企业做大。
而要管理好,首先就要能够容纳,所谓“有容乃大”。
这就是心胸。
我曾经在企业培训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老板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企业就能做多大。反过来,那种心胸狭窄的老板,注定了他的企业也是做不大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