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中共党员,近九零后的八零后、偏射手座的摩羯座、住巴渝城的徽州人,多家主流媒体特约评论员,现任职于重庆市级某机关。

喜欢读书,酷爱思考,钟情写作,自2015年5月参与时评写作以来,在求是网、光明网、人民论坛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文明网以及《红旗文稿》《长江论坛》《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媒体和刊物发表文章700余篇,多篇文章被全网推送与转载。

多次获得中纪委全国优秀评论文章、中组部全国优秀评论员、团中央全国优秀网宣员等国家级表彰,多次获得求是网、人民论坛网等中央媒体优秀作者称号,多次在国家和省级评选与征文活动中获奖,连续两年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评选中获奖。

 

王新:带一本书去旅行?
  2017-10-18

QQ截图20180123111337.jpg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很多人看来,“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选择旅行,甚至爱上旅行,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正所谓“旅行让我活得更精彩”。

对于旅行,方式很重要。有人选择自驾游,有人偏爱独自游,有人依赖组团游,当然,还有所谓的“穷游”。不管你敲定哪种方式,旅行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修行体验”。说旅行,谈修行,就必然要言读书,正如美国原总统约翰逊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

带一本书去旅行?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旅行就是度假,应该好好放松一下,尽情享受旅途中的美好,何来的读书呢?或许还有人认为,那些常常带一本书出门,翻了几页又带回家,不带还闹心,这哪里是书,分明就是“文青”们的护身符。当然,在一些人眼中,少了书香的陪伴与慰藉,旅行就少了点味道。

那么,究竟要不要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呢?

在笔者看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弄懂何为旅行。在拉丁文辞典中,旅行的最初含义是指有信仰的人为了前往圣地朝圣而进行的一种“苦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旅行不是“闲游”,也非“穷游”,而是一种纯粹而又虔诚的心灵漫游。所以说,按照这个逻辑,带不带书去旅行,不是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核心要素。

timg.jpg

喜欢作家林达文字的同仁都知道,恰恰这个被誉为“中国托克维尔”的大师是个旅行家。读过《带一本书去巴黎》也好,翻过《西班牙旅行笔记》也罢,仔细看过这两本书的人都懂得,无论是去巴黎旅游,还是去西班牙度假,林达也没有刻意带上一本书,只是进行一场心灵上的探索与思考,这才有了旅游过后,对欧洲两大国际都市的深刻观察与高度审视,为时代发展提供两袋有影响力的“精神食粮”。

笔者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旅行,但是她从未将旅行与度假划等号。在每次的交谈中,笔者都能体会到,她眼中的旅行,不仅有惬意的放松,也有知识的积淀,更有心灵的修行,正所谓“用心思考才能丈量到最鲜活的美景”。如果说读书增人修养,那么,博览必然阔人视野。作为博览的一种重要方式,心灵上的“修行体验”更能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这也难怪,在不经意地交流中,笔者就能深切感受到一个有温度的小姑娘拥有一个有态度的人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有句名言:“旅行中没有愉悦,我把旅行当成一次精神考验,旅行就像一次伟大而严肃的科学实践,带领我们找回自己。”说旅行是科学实践,或许过于高端,但是,将旅行当成精神考验,这就理所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灵之旅,美国历史学家里德才会写出《旅行者的心灵》,法国作家福楼拜才会理清欧洲人对埃及以及“东方”国度的误读,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才会说出“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独到见解。

“我想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当这首轻快而又愉悦的旋律在大街小巷响起时,带上心爱的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念头瞬间点燃,但是,旅行并非简简单单的度假,与其带上一本书,不如带上一颗心,在静静观察与细细思考中体验不一样的世界!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88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