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朱芸锋,网名“渝西锋光.
“重庆环保形象大使”、中国名博沙龙成员、重庆首届“十佳网络知识分子”、人民网个人博客过200万点击。
不好意思,今天又要说吃的。
而且,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很多人即将要饥肠辘辘的时候。
确实不是故意的。
只是一直在犹豫,当不当说这个事情。
今天的晚餐,是个很正式的场合。
正式到什么程度呢?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坐在一起,既品尝美味,又沟通交流。
这正是我关注的一个点。
说来的确有些没有出息,农村出来的人,又经历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是每个农家都能吃饱饭的苦日子。所以,一看到吃,一谈到吃,就很有兴致。
有兴致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吧,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讲的是关于吃饭的一首打油诗,尽管过去三十多年,至今记忆犹新。
这首打油诗,是这样说的:“上桌先要望,手稳心莫慌。人多别啃骨,菜完就抢汤。”
能够记住这首打油诗,并非其内容多么精彩。
而是当初这位同学,竟然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演绎。
比如:“坐上桌子就要看,好吃的菜放在哪里。”还比如,“盯到好吃的,筷子一定要夹紧,心里莫慌张。”再比如,“同桌的人多了,就别啃骨头,免得浪费时间吃不了其他的菜……”
然而最精彩的结局却是,班主任老师一把将我的初中同学扭住,边用教棍敲他的头,边疾声数落:“我让你菜完就抢汤,菜完就抢汤……”
因此,每次说吃的事情,脑海里就会想起这个被老师收拾得异常狼狈的同学,想到他的“菜完就抢汤”如果呈现在眼前这个场合,又该是何等的情景?
想到这里,我竟忍不住,在心里笑出了声。
也怪自己孤陋寡闻,见识不大,大把年纪了,还没有正儿八经和外国人坐在一起吃过几回饭。
于是今天有了小心眼,就是留意外国友人们是如何吃饭的。
老实说,这一留意,竟发现了大文章。
原来,每道菜刚端上桌,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大多真的是“上桌先要望”,他们估计有些弄不懂有的菜如何下手,摆弄着筷子,要看其他人如何对付,再依葫芦画瓢地照搬跟进。
再说“手稳心莫慌”,真可怜了这些洋人朋友。
有人用不好筷子,夹到嘴边的菜都滑跑了;有的用小汤匙,面对条状丝状的,只得干瞪眼。
看着看着,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自豪。
想我堂堂华人吃货,终于在各种肤色的友人面前吃得畅快自然,吃得汤水不漏,吃得扬眉吐气。
想起读大学的时候,上精读课的老师给我们提西方礼仪,说到吃西餐,一定要哪只手捏汤匙,哪只手捉刀把,而且严肃地强调:“这是国际惯例。”弄不好是会被人嗤笑,甚至给国人丢脸的事情。
今天来看,有这么严重吗?
中国美食和餐饮文化早已走向世界,但还是有这么多的洋人朋友搞不懂筷子,整不明白“手稳心莫慌”,我们哪里又会嘲笑他们不懂国际惯例,或中国“饭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