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的方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些科学的方法:
第一,在孩子上学前班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后,家长拿出一段时间来,陪着孩子做作业,待孩子养成习惯后,才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这是给那些还未上学的孩子的建议,而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做作业已经有问题的孩子,后面会讲到。)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例如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原理,告诉孩子知识的遗忘速度,在学习第一天最快,大概会遗忘60%,以后将变慢,因此,让孩子及时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对提高学习效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及时完成作业的好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所说的“不断用成功进行激励”。当孩子感受到学习和做作业其实并不难,才会自觉完成作业,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家长教育要求要一致。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意见不统一,一个严格要求,另外一个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在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护短,这就让孩子有可乘之机,钻空子,选择利己的行为。
第三,有的父母,把许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另外布置作业,这样,孩子就永远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久而久之,就让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有的家长,成天念叨孩子的作业,这容易引起孩子心理的反感。建议这样的家长,除了问候孩子的学习外,也关心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如问问“在学校有没有有趣的事情?今天同学们都做些什么活动?哪节课你觉得有意思?”等等。
如果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感兴趣,而对孩子的生活、精神状态缺少起码的关注,这将降低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亲子间的情感隔阂,一旦产生了隔阂心理就很难沟通了。
第四,做作业毕竟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谁都有厌倦的时候,特别是做不出来的时候。那些性子急的孩子,往往就坐不住,静不下心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辅导,别跟着火上加油,急成一团。如果孩子常常被打骂、威逼、利诱,也往往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培养起来,没有兴趣所具有的内驱力,也跟着会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比如在家里有个固定的地方给孩子学习,在这个地方,除了必要的学习工具外,把所有能够转移注意力的东西,都拿走,避免分散孩子做作业时的精力。
第六,家长可把孩子做作业的情况,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这也是教学的信息反馈。老师会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情况,做出作业量的调整。如果有的孩子动作慢,确实完不成作业,家长更应该多鼓励,帮助孩子规划时间,有利于孩子完成作业。此外,还需要消除孩子的负疚感,以免孩子因作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