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绍仑

曾绍仑,网名“可之绍仑”,作家、诗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历任中国兵装集团某大型企业职工大学副书记、副校长、计划处处长、董事会秘书、宣传部部长等职,曾任市级慈善机构副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现为市级慈善机构慈善文化基金副秘书长、《重庆慈善》杂志副总编、《南岸作家报》主编。

于一九八O年四月开始在《四川日报》副刊发表散文,随后三十多年间笔耕不断,在多种报刊上陆续发表千余篇(首)各类文学作品,出版诗集《雨街》《心路履痕》,作品收录多种文学作品集,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文学作品奖,获中国城市优秀诗人称号。




曾绍仑:青春的寂寞是条蛇
  2020-04-08

一般人看来,冯至一生主要成就是他对德国文学研究和德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其实冯至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也是很瞩目的。正如九叶派诗人郑敏所言:对冯至先生,我充满了感激,我认为他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他的十四行诗虽然很受尊重,但真正理解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诗歌融合了西方古典哲学和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杜甫的情操,说是独步诗坛也不为过。冯至曾说,在西南联大时期,“歌德的著作和杜甫的诗是我在昆明时期主要的读物,读得比较认真......”,但中国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更喜欢令人激动的、浪漫主义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便被忽视了。

《蛇》收录于冯至192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他》。因其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何其芳曾这样评价冯至早期的诗作:文字并不太加修饰,然而却表达出来了一种沉重的浓郁的感情,好像就是这种感情本身构成了它的艺术魅力。在他同时和稍后的诗人中,有比他写得奔放的,有比他写得清新的,有比他写得绮丽的,然而用浓重的色彩和阴影来表达出一种沉郁的气氛,使人读后长久为这种气氛所萦绕,却不能不说是这个作者的特长了。鲁迅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大概正是有取于此吧。

冯至在《蛇》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蛇的形态“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显然,诗所展现的亦是诗作者的一种心理状态,蛇在人们的心里多半是诡黠、冷血、阴凉的,也多半与狐寂、冷寞挂上钓;诗作者想象“我的寂寞”变成一条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而从“你的梦境”里蛇衔来一朵花,这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衔来一朵花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的,因为蛇的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柔情与忠诚。但在冯至《蛇》这首诗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据冯至发表诗作《蛇》之后的一段回忆,方告诉了他写这首诗的缘由: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却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