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雪山,是很多人的向往的旅游胜地,也是我一直梦想去的地方。
终于在这个暑假,多年的梦想付诸实现,开始沿着著名的318国道,一路向西,奔向梦寐已久的西藏。
随着海拔的升高,沿途的风光逐渐让人沉醉,可另一种不适逐渐显现,尤其是到了4000米左右的海拔时,头疼、困倦、食欲不振已比较明显。尽管自己是医生,也对急性高海拔疾病(Acute Altitude Sickness,AMS,我们常叫急性高原病,俗称高原反应、高反)有一定的认识,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仍然困绕了我两三天,才逐渐适应。
在亲身感受高反的同时,一路上看到游客高反,也听了他们对高反的理解,那真是千差万别。有些一知半解,有些完全不了解,部分甚至是错误或无效的,包括一些同行和所谓经验丰富的行者。反而是丁夏多客栈的老板倒是经验丰富,教每个旅客科学应对高反。
由此我又去网上仔细查找了一下,惊讶地发现,我国虽有丰富的高原、雪山旅游资源,每年那么多人进入高原地区旅游或工作,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对高反的指南或指导性意见,仅仅是百度百科对于“急性高原病”有描述,但对于普通人来讲仍然不是很适用,于是在旅途的空隙认真看了国际上对高反的指导意见,决定写下这篇小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为什么要出现急性高原反应?
a)急性高原反应是常年生活在低海拔地区人群初到高海拔地区时,身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b)随着海拔升高,氧含量逐渐下降,我们吸入身体的氧也就偏少,人体对低氧作出反应,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组织氧供给,一些人脑血管扩张会导致头疼;随着脑血流量过度增加,会导致脑组织水肿,形成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急性脑水肿;与此相反,肺小血管部分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这样突然的高压会破坏肺自身血管,水份渗入到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就像被水淹了肺一样,导至氧气无法进入血液,形成窒息。
c)在低氧的同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压力也减低,由此带来呼吸抑制、呼吸性碱中毒。
d)因此急性高反有两种严重的表现,其一是急性肺水肿、其二是急性脑水肿。
同去的狗狗“馒头”也出现严重的高反症状,主人抱了它整整一夜终于适应
2.如何确定是急性高原反应?
a)急性高反最常见的症状依次是头疼、困倦、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头晕等,与酒后的宿醉很像。
b)急性高反可以通过表来自我测定,或让同伴完成测试。专家们在1991年的国际低氧峰会上达成了急性高反的共识,清晰的给出了急性高反的定义,这就是Lake Louise Score(圣路易斯量表),大家都可以按照该表简单的评价是否有高反。
c)圣路易斯量表
1.如何预防急性高原反应?
a)预防的关键是逐渐适应海拔升高,在出现高反的海拔高度停留一天,再继续上升,最好每天上升不超过600-1000米,每天不爬高300-500米。
b)避免飞机直接飞至高原。
c)初到高原24小时内避免过度活动。
d)喝足够多的水。
e)避免饮酒、吸烟。
f)食物清淡但富含热量。
g)房间开窗,保持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h)保暖防寒,预防感冒,感冒后不建议上高原。
i)如必须快速上高原,可让医生开具乙酰唑胺 125mg,每天两次,需到高原前两天开始服用,可预防及加快适应。
2.如何治疗急性高原反应?
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后,应当:
a)立即安静休息,减少氧气消耗,深呼吸,直到症状缓解。
b)除非症状严重,尽量不要吸氧,以尽快适应高原。
c)轻微过度喝水,以促进内环境平衡。
d)头疼难以缓解,可口服芬必得0.3,每天一次。不建议用使用含复合成分的止痛药,或者感冒药。
e)睡眠障碍时,可适当服用唑吡坦(zolpidem )和左匹克隆(eszopiclone )帮助睡眠;避免服用苯二氮唑类睡眠药(包括安定、羟基安定、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因为可抑制呼吸,加重高反。
3.出现急性肺水肿该怎么办?
a)尽快下到低海拔地区是最有效方法。
b)吸氧。
c)口服或含化硝苯地平片,或者西地拉非片。
d)尽快救助医生。
4.出现急性脑水肿该专门办?
a)急性脑水肿出现精神障碍及共济失调,病人往往自己不自知,需要同伴高度警惕。
b)尽快下降到相对低海拔地区。
c)吸氧。
d)口服地塞米松4mg,每6小时一次。
e)尽快求助医生。
5.关于急性高反的其他小知识:
a)长期低海拔生活的人初到3000米以上地区均可能出现高反。
b)以前出现过高反,再次发生的机率很高。
c)高反出现时间常在到达高海拔地区后的6-24小时,48小时后一般不再出现,除非进入更高海拔地区。
d)夜间会出现周期性呼吸,连续快呼吸几次,然后是呼吸暂停,这样反复,不少人往往会在呼吸暂停后憋醒。
e)疲倦时要分清是劳累还是高反。
f)有部分人早起会有外周组织水肿,表现为手足明显。
g)刚到高原时,会有尿频感,很快会适应。
h)高反发生与基因有关系,肥胖会加重高反。
i)小孩高反一样发生,尤其是有上呼吸道感染者,更容易发生。
在清楚了急性高反的预防和处理后,相信大家心里更有把握,在高原旅游时能科学的应对,愉快完成旅途。
“馒头”恢复了活力
作者简介:陈灏,网名“灏心医生”,重庆名医、重庆市人民医院金牌专家、主任医师、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青年医师协会第七、八届全国委员,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会员,中国心血管麻醉协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分会委员。
图/文
作者简介:陈灏,网名“灏心医生”,重庆名医、重庆市人民医院金牌专家、主任医师、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青年医师协会第七、八届全国委员,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会员,中国心血管麻醉协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