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灏,网名“灏心医生”,重庆名医、重庆市人民医院金牌专家、主任医师、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青年医师协会第七、八届全国委员,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会员,中国心血管麻醉协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先后赴国家心血管病医院、德国卡尔斯鲁厄心脏外科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中心进修访问。
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对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各种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在微创心血管病手术、心房纤颤外科手术和瓣膜修复等方面造诣深厚。
一年一度的美国心胸外科协会(AATS)年会于4月28日在圣地亚哥召开,有幸拿到AATS 基金会的赞助来参会,除了涉及各分支领域的高深专业学术讨论外,还增设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和发明的分会场,花了大半个上午听了讲座,有很多东西引起了共鸣,在心头激荡。其实早在阿尔法狗(Alpha Go一种人工智能)战胜围棋高手柯洁时,就一直想写点什么,无奈工作繁忙,一拖再拖,恰逢今夜时差失眠,干脆起床写点东西,与大家共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人工智能不仅表现在下棋上,已经在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了,大家熟悉的比如自动驾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已日臻成熟,几乎可以替代人类,而且在危机时刻的反应速度和可靠性肯定比人类强,唯一不放心的是它目前对危险的判断能力。
另一个比较著名的是IBM的沃森(Watson Health),早在2004年放弃传统电脑制造业务后,IBM就在人工智能方面专注的探索,并起名Watson,沃森在2007年参加智力竞赛只能达到人类智能的60%,可短短4年后就赢得了电视智力竞赛,据说能听懂语言中的“反话”,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而在医疗领域,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尝试。就在沃森赢得智力竞赛这一年,纽约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KSCC,我在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学习时,天天从隔壁这家中心门口路过,毫不起眼的一栋大楼,竟然是美国癌症治疗研究的顶级中心)找到IBM,开始了人工智能在癌症领域的合作。不到一年,沃森就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过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在2014年,MKSCC宣布沃森的水平100%符合专业判断,从此开始了商业应用。2016年,IBM收购了医疗数据公司Truven和医疗影像与临床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这样沃森的能力将更加突出和全面。目前,沃森已开始向世界各国进军,开始了在医疗领域的空前合作。
在我国,人工智能也在国家和企业的推动下,和医疗进行了全面的合作与开发。比如care.ai tm在CT、X光片、超声影像等方面开始了深度合作。就连这次AATS的会议中,多个讲者都反复提到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他们感到了紧迫感。看来我们已真的开始对他们构成了威胁。
人工智能已不是以往我们认为的那样,给它一个程序让他去按程序做事,而是人类模仿自身学习的过程,只给它一个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其余的让机器自己去阅读海量的资料、文献和图片,模拟人类自身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但是机器可以不眠不休,不歇不累,无情无欲,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整个学习,因此潜力无限。加之精准的判断和超大的记忆力,人类要单挑几乎是不可能的。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的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尤其是在健康统计和预防、疾病的初筛和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疾病状态监控、药物研发和实验、基因改良和分析等领域大放异彩。不过,在手术领域,人工智能似乎尚未有突破,目前很炒得火热的达芬奇机器人也还根本算不上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手术医生的动作模仿者而已,不过,也许达芬奇机器人正在偷偷学习人类手术操作呢,说不定哪天学够了,替代人类医生也不是不可能。
预计在10-20年的将来,人工智能在配药、药物应用检测、门诊分诊、病历录入与记录、影像诊断、诊断判断、治疗方案选择上提供极大的便利,并必将导致这些部门的大改变。那时候,我们每一个医师都可能配一台机器人医师,跟着采集病史、辅助查体、联系各种检查、帮助医师盯着疾病的变化、协助医生作出决定,并适时体醒治疗的效果。啊,那时候医师该有多轻松啊,想起来都美,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写病历、开检查等忙得焦头烂额了。而在功能检查科,可能冷冷清清看不到几个真人了,这会不会有点别扭呢?还有中医,会不会完全沦为人工智能的天下?
这种冲击无疑既是一件坏事又是一件好事。就像柯洁战败以后那种无助和失落的伤心,将会深深的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医疗从业者,慢慢的很多依赖机器的能力都将退化,变得越来越平庸,伴随的很多的职位将会削减,但同时,为人工智能服务和改进的职位又将得到拓展。好事也正如聂棋圣所说的那样,人类虽然失败了,但是通过和机器的博弈,让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提高的空间,那是好事。再说了,既然有机器工作得更好,那就让机器去工作呗,人类就可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不过,我的内心还是有那么点忧虑的。我忧虑的不是人被机器淘汰,而是我们自身的差距。要知道人工智能不仅需要硬件,还需要优秀的软件支撑,人工智能之所以近年大爆发,全在于新的软件系统,解放了机器的思想和人为的束缚,最后还需要庞大的数据去喂饱机器。沃森那么强大,完全是因为有庞大的资料和数据供它食用,才成长起来的。就拿心血管外科的数据来讲,美国STS已经有几十年的积累,而我们国内才几年的数据,并且质量相当的不均衡,有些医院甚至连自己内部数据都没有呢,更别说全国的大数据了。这样的差距,让我们即使有了硬件和软件,也无法拿出那么好的数据去满足机器,就不可能让它在短时间内成长。因此,当前要紧的是在人工智能开发的同时,我们可以做好数据的储备和整理,以便及时跟上步伐。
好了,睡意再度来袭,赶紧去眯一会儿,还得早起去会场。但愿以后国际会议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般的参加就好了,我想很快就会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