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新闻人、新闻教育人,网络与新媒体专家,公共关系、品牌策划与管理咨询专家。
历任重庆青年报总编助理,重庆商报编委,腾讯·大渝网副总编,商界传媒-商界在线总编辑,重庆广电集团广电报总编辑,中国科学报重庆记者站站长。
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媒介实务中心主任、主任编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三峡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委宣传部全媒体阅评专家,夜问自媒体及夜问奖学金创始人。
作品65件次获全国和省级新闻、文学、论文奖,上百例策划引起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报道,系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重庆市社科研究项目、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主持人。先后为教育、政法等十余系统做过逾百场培训,为重庆、贵州、内蒙等数十家单位提供过品牌策划、管理咨询等顾问服务。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都市报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原《重庆青年报》总编辑、《蜀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龚建平先生,不幸于2018年1月30日晨病逝。
1月31日起,我将当年龚总特派我和刘辉到奉节采访“三峡第一爆”,爆破当日(2002年1月20日)在《重庆青年报》1-4版发表、由我执笔的四篇报道《爆破前的古城》《三峡大写意》《千年大迁徙》《文物大抢救》找出来,分四天集中发于“鸣家”专栏,以纪念龚总领军《重庆青年报》的激情岁月,表达心里由衷的敬意和怀念。
先生已乘黄鹤去,人间再无龚大侠。龚总一路走好,天堂里一定会有您喜欢的美酒,一定会有您声如洪钟的笑声!
文物大抢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吟诵李白的千古绝唱,仿佛对三峡、对奉节、对白帝城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因为今天,随着三峡“清库第一爆”的爆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清库拉开了大幕,人们似乎听到了二期水位步步紧逼的急切脚步声。
人们担心——
水涨起来后,除了李白这样的千古绝唱会留在人们的心头,以白帝城为代表的一大批奉节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自然景观,会不会被冲刷殆尽或长眠水下,成为三峡人、中国人乃至所有热爱三峡、崇尚文明的人心中永远的痛?
三峡、奉节,这个由水文明滋生、繁衍、养育出的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基地,会不会在千年大迁徙的匆匆步履中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在后人和先人、在未来和历史之间出现文明的断层?
白帝城,已经成为一个浓缩了千年灿烂文化和古老文明的代名词;
白帝城,正在世界的目光聚焦下延续文化的记忆,演绎崭新的文明……
大盘点:抢救保护文物知多少
永安宫迁居宝塔坪,依斗门魂归宝塔坪,古城墙现身宝塔坪…….
今天的“清库第一爆”,似乎也拉响了三峡文物大抢救的号角。奉节,这座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名城,在三峡库区22个淹没县市中,是一个文物淹没搬迁和发掘保护的文物大县。
在白帝镇白帝村3社的村民并不知道,他家中砌猪圈用的石头竟是南宋时期的古城墙,阶沿的石头竟是战国幕群里的墓碑。他们还不知道,就在他们居住的周围和脚踩的地下,正埋藏着一座古城的遗址。
据不完全统计,奉节县通过历年来各考古单位、高等院校的调查和发掘,已经查明该县地面地下文物点多达1200余处,其中较有保护价值的240余处,涉及移民迁建和淹没的文物97处,其中地下文物75处,总面积664.8万平方米,包括遗址47处,面积432.6万平方米,幕群28处,面积108。68万平方米;地面文物37处,包括寺庙5处、民居2处、塔1座、城门1处、石刻7处、桥梁1座、栈道3处、古水池和锁江铁柱各1处,受影响的文物总面积约700万平方米。
这些文物中,白帝城、瞿塘峡壁摩崖石刻、鱼王洞摩崖石刻造像、瞿塘峡栈道、孟良梯栈道、偷水孔栈道、润泽地只需原地保护,而永安宫、清真寺礼拜殿、鲍超公馆石室、大东门民居、瞿塘卫碑、重修杜公祠碑记、安坪水文石刻、永安宫碑、依斗门及府城门、锁江铁柱,则必须搬迁保护。清净庵和福音堂只需留取资料即可。
抢救保护中的四大惊人发现
窑弯村发现旧石器遗址!
庙弯乡发现古象化石!
白帝村发现上关战国墓群和南宋古城遗址!
……
1993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考古专家出没于三峡内外,奉节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艰辛的足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系、陕西文物保护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重庆市考古所、中国文物研究所、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对奉节县淹没线下及迁建区地面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搬迁和发掘时,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人发现纷纷浮出水面。
而在此前,奉节几乎没有一处早于汉代的遗存,遗址和墓葬发掘也极少。
200万年前的古象化石抹掉神秘面纱
时间追溯到1990年9月。
时任白帝城博物馆馆长的魏靖宇在白帝乡瞿塘3社听见两个农民老远在喊:“魏馆长,瞿塘3社挖出两条血糊淋当的白龙,还是活的!”
魏靖宇一听:“莫非是动物化石?”他迅速到瞿塘3社,通过外号李草药的带路,发现了胁骨似的化石。他迅速以白帝城博物馆和奉节县文化局的名义,将这一三峡地区的最新考古动态报告省城。9月22日,在当时四川省文化厅的委派下,重庆市自然博物馆派人赶到奉节,与白帝城博物馆一起,对埋在地下的化石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清理,一具教为完整的古象化石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10月6日,古象发掘划上圆满的句号。研究表明古象化石距今200万年。
1993年,奉节县聘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来发掘文物,意外地在瞿塘村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古象化石。就在人们为瞿塘村的发现而欢欣鼓舞时,该所又在庙湾再次发现古象化石。几乎在同一时间,中科院著名考古专家黄万波教授又从天坑地缝附近的兴隆洞、云雾洞遗址发现了大量人类骨化石、兽骨、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乐)石等,有的骨片上,还发现了刻划的痕迹。
这些发现,对研究三峡古地理、古生物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发现“三峡第一陶片”
位于永安镇窑湾村的鱼复浦旧石器遗址,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单位于1993年、1998年、1999年三次进行发掘研究的重要考古基地。发掘发现文化层距地面6米,厚1米,出土了石器、鱼骨、石片、小型(口+齿)齿类动物骨头数百件。发掘的文化层中,有规则分布的圆形红烧土堆群,其中最特别的是发现了一块陶片,被专家称为“三峡第一陶片”。土样分析提示,其地层时代距今1-0。7万年。
专家认为,鱼复浦旧石器遗址的年代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度的时期,对研究我国原始社会考古中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面貌有重要的价值。
老关庙遗址轰动考古界
1993年,又一发现轰动考古界。吉林大学考古系在位于瞿塘峡峡口的老关庙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该遗存时代较大溪文化晚,文化面貌与大溪文化差异较大。1994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出的遗物对探索川东地区特别是瞿塘峡以西地段史前文化的发生、发展及传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995年,多家考古单位联合进行的第三次全面发掘清理收获颇丰,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较多的陶器、石器、骨器,而且揭露出四座在本地尚属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土坑竖穴墓。
由于老关庙遗址与位于巫山的大溪文化遗址分列瞿塘峡西口和东口,两种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三峡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演变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被列入“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白帝村:世界罕见的“文物村”
白帝镇白帝村可以说是移民搬迁考古发掘中的富矿。1998年,重庆市博物馆考古队发现这里有一个战国墓群,此系目前在重庆三峡库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国墓群。随后又发现10余座唐代墓葬,填补了三峡地区无唐代墓葬的发现空白。获得的大量珍贵文物,对复原唐代夔州的历史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后经不断发掘,已发掘出战国至明代墓葬百余座。
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在这里发现了20多处自唐朝以来的建筑遗迹,和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成片连接的一座古城——南宋抗元山城的基本面貌,他相当于奉节老县城的5个那么大!该古城保存较完整的城墙有7000余米,城墙最高处7米左右,城墙修筑较粗糙。该城包括今天的白帝庙(城)、白帝山、鸡公山、马岭等地,面积近5平方公里,城墙在白帝山西、南、东三面,与人行道相一致。
此外,在白帝城范围内,还发现了唐夔州城的城墙、民居、墓葬、经幢等及汉赤甲城和六朝巴东郡郡治遗址。这些发现,有力地证明了白帝城范围内在两汉至宋明时期一直是重庆及三峡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塞。
抢救保护的文物魂归何处
奉节文物灿若繁星,抢救保护迫在眉睫。否则,到2003年6月二期水位到来时,这些考古发掘出的惊世遗址和大量珍贵的地面文物就将沉入大江。
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文物的抢救、发掘、保护作为一项宏大工程,反复研究,认真规划。用县委书记刘本荣的话来说,“要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后代”。
目前,奉节县已经做出规划,对老县城内的永安宫、依斗门及府城门、清真寺礼拜殿、鲍超公馆石室、大东门民居、瞿塘卫碑、重修杜公祠碑记、安坪水文石刻、永安宫碑等,将全部保持原样风格,搬迁到新县城的宝塔坪文化旅游小区,集中展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遗迹,并从宝塔坪向白帝城方向延伸,使之连成一片,成为奉节三峡古文化遗迹的集聚地。
对刚刚发掘的白帝村古城遗址,将按照原样复制到遗址不远的赤甲山半山腰。那里的高度在175水位线以上。
而此次举世关注的瞿塘峡摩崖石刻,奉节县政府拿出523万元,请西安古建筑公司进行切割、复制抢救。
今天,央视镜头将对准这里——奉节县白龙村,对准瞿塘南岩东西长80米、高8米的粉壁墙处。十二幅长方形的阴刻石刻将最后一次集中展示他们从南宋到明清、民国,至今千百年来以楷、隶、草、篆等各种风格记录历史和文化,吸引游客和文人的卓然风姿。最著名的南宋时期赵不忧撰文,著名书法家赵公硕先生南宋乾道七年(1171)书写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等一批重要石刻,将移到倒吊和尚附近175米以上的悬崖上。近代将领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李端浩的“雄哉夔峡”以及抗日名将冯玉祥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石刻等将原地封存保护。
这些最小1.84平方米,体重3-6吨的庞然大物,或者将被切割安装到离原石刻不远却高于175米水位线的复制区绝笔上,或者原样复制到复制区内。一台从美国引进的金刚石串珠锯,一台从德国引进的牢达翻模机,这两种最先进的技术都将第一次用于三峡文物的抢救之中。
据了解,这次有4块石刻要切割,其中3块将镶嵌在复制区的绝壁上,1块送至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保存,另外8块通过翻模机复刻到复制区内。对将“水葬”的原石刻将进行表面防护处理,使之在水下也能够保存完好。(详见图表,此处略)
奉节地下还有多少秘密
这是一个秘密无限的地方吗?
80年代中期,奉节县在城市建设中,多次发现地下有砖砌的建筑物直通县政府,后有许多文物、历史学家认为县政府大楼下的建筑遗址就是刘备墓。
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章武)三年(223)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夏九月葵已,先主卒于永安宫。”永安宫就在奉节县城师范学校校内,离县政府不远,且当时甘夫人墓就在县府后的夔州宾馆院坝内,有可能刘备墓就在县府大楼下的建筑物遗址内,专家学者对此争议颇大,成为奉节地下一大迷团。
此外,考古专家虽然在白帝城范围内完成了5739平方米的发掘任务,发掘出战国至明代的墓葬百余座,挖掘出部分南宋古城遗址,但附近的大片农房、化工厂仍压在遗址上,下面还不知有多少秘密等待人们去破解。
从奉节县出土的文物看,它遍布全县众多乡镇,康乐镇曾经出土了一只长6.5厘米、宽3.5厘米,全身光洁、磨制精美的石矛;兴隆镇梅花村出土了一只身上有48颗乳钉、四周有凸弦纹的战国编钟;万胜乡出土了东汉铁釜、铁剑、击鼓佣、陶瓢等众多文物;幸福乡出土了唐代铜骑马人像,铜马背上有鞍,马尾平举,马背上骑一人,头戴帽子,左手紧握缰绳,右手挥起作扬鞭状,栩栩如生。还有梅魁乡、公平乡、永安镇窑湾村等许多地方都出土过文物,这些乡镇的地下是否还有更重要的文物?这又是一个谜。
奉节,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人们去揭示新的秘密。
白帝城:走出庙宇天地宽
白帝城位于奉节县东10里的白帝山上,下临瞿塘,虎视夔门,形势险峻。踞水路要津,扼全川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是记者从《奉节县志》上摘录的关于白帝城的介绍。多少年来,大大小小关于白帝城的文字皆是如此记载。
而记者手头一本最新版本的中英文《白帝城》宣传画册则不然:
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因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新莽时期公孙称帝,三国时期刘备托孤……历史沧桑,斗转星移。明代中期,白帝城中白帝庙改祭蜀汉君臣,奠定了现今格局。
你可别小看了这一个小小的变动。因为奉节的文化人都清楚,白帝城应该是包括白帝山在内的一个大的地域概念,应该说白帝城中有一座白帝山,白帝山上有一座白帝庙。而人们往往把白帝庙当成了白帝城的全部。从“白帝城位于奉节县东10里的白帝山上”,到“白帝城中白帝庙”的细小变化可以看出,奉节人已经走出狭隘的白帝城概念,在一种开放的思维和心境中,谋求真正意义上的白帝城的发展与永恒了。难怪有人说,白帝城要一扫冷清和萧条,只有“走出庙宇天地宽”,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向往。
三峡工程大坝建成后,白帝城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岛,水位最高处涨到白帝庙的脚下,游览面积明显减少。为此,奉节县将进行全新的开发,将发掘出的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和包装。奉节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白帝城文物管理所副所长胡黎明说,想象一下让游客一下船就沿着一段新开发的古城墙段拾级而上,回眸便是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往北走是新建的三国文化苑、三峡诗城、新发掘的紫阳城,往东走是赤甲山景点片区。届时,白帝城范围内发掘出的战国至明代墓葬,南宋抗元山城保存完好的7000余米城墙,唐以来的近20处建筑遗迹,唐城、宋城、三国城的独特魅力,无不吸引游客的目光。
而位于瞿塘峡西口的老关庙遗址,位于宝塔坪的众多搬迁文物的集群将与新白帝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相映成趣,成为新奉节崭新的历史、文化、旅游亮点。那时的白帝城,连同它所象征涵盖的奉节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会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2002年1月19日写于诗城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