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研究生,现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曾获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师”,重庆市首批“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十二五”期间(2012年--2016年)获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先进个人。

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等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和《沙坪坝文化地图》等书籍。歌曲《又唱红梅赞》获重庆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获2016年重庆市司马迁奖。专著和研究课题两次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

李波:“祖屋”牵出久远的故事(沙坪坝文化地图)
  2017-12-25

资料来源〡《沙坪坝文化地图》

主编〡李波

出版〡重庆大学出版社

陈氏洋房

陈氏洋房位于凤凰镇威灵寺村,建于清代末年,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为当地大财主陈卫兵所建,后为其子陈树禹继承。因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人称“洋房子”。

洋房子整幢楼为二楼一底,楼内设置有内廊式观景通道,参观者可以无障碍地在楼层走动,尽情观赏四周的景致。该建筑的主体、回廊、花园设计得精巧别致,外墙上的浮雕是大白菜,内厅各层的顶上是意寓荣华富贵的牡丹和松鹤延年的浮雕,可谓将中西式元素结合得淋漓尽致。据说,当时为了防范“老二”(强盗), 在楼内和外围墙上都有两道厚实的大木门,门上还留有瞭望窗口,高大厚实的围墙上还设有炮孔枪眼,可以自如地观察外面的动静。

祖屋

再到老家的祖屋看看是我的一种冲动,也是为了要圆我母亲的一个梦。因为她现在病魔缠身,没有机会再回到她的家乡去看看了。毕竟那是她的出生地,也是她青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而且我的童年也生活在它的旁边。三十多年没有去过了,当我带着儿子来到祖屋前,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惆怅。昔日风光无限的小洋楼(当地人称之为“洋房子”),如今破败不堪。只有那棵饱经沧桑的古榕树,那棵见证了小洋楼的诞生—兴盛—衰败的古榕树,还孤零零地屹立在那。那曾经枝繁叶茂的古树,也被人们砍去了叉枝,只剩一枝伤痕累累的主干,还在那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再也找不回母亲所描绘的,印刻在她心中的祖屋了。

blob.png

小楼是我的外曾祖父二十多岁时用祖辈积攒下来的钱修的。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而且从未学过建筑设计,要自己设计,谈何容易。可他非常聪明,读过书,在老重庆的街上也见过“洋房子”,所以发誓要修一幢哥特式的洋楼。小楼的主体、回廊、花园设计得精巧别致,小花园里种有各种名贵的兰草及花卉。小楼外墙上的浮雕是大白菜,内厅各层的顶上是意寓荣华富贵的牡丹和松鹤延年的浮雕,可谓中西结合。小楼外有两个大石缸,除了养观赏的金鱼外,同时也用于防火。但外曾祖父毕竟是土生土长在中国的乡下人,所以又以小楼为中心,修建了不少土木结构的平房。院内有三个院子,其中以正厅外的院子最大,依次是中厅的中院,下厅的小院,三厅两边各有一排厢房。整个平房共建有69间房屋,而且每间房屋的开间都很大,整个建筑占地有四十多亩。所有中式房屋的门窗、家具都采用了木雕。木雕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主人用的木雕床最为珍贵。那是一张多层的镂空雕的龙凤床, 古色古香、流金溢彩,雕刻技艺达到了极至。其次是神龛,龛沿上的众神及天地万物栩栩如生。神龛上方供着五神,神像两边是一对雕刻的鎏金神联。整个建筑的木雕,由七名雕刻工匠耗时三年完成。正厅后面是一座小山,小山的西下方是一个碾房,水流通过渠道流进涧槽,再冲到碾槽的主轴上,带动上面的石滚,用来加工粮食等。山坡上的果园里种满了果树,其中以左氏柚子为主,每年柚子丰收后,要用好几间房子来存储。果园后面是竹林,竹林外面是一个大大的鱼塘。每到夏天,荷塘里那娇艳的荷花,绿绿的荷叶,荷塘边的翠竹,果园里淡淡的果香令人陶醉。一道大大的围墙将整个建筑(包括果园、竹林)围了起来,大院的四个角上各修有一个三层带炮眼的碉楼,以防止土匪的抢劫。在小洋楼外又修了一道高4.5米内围墙,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大院套小院,院院相通,但也可以院院隔离。大门外有一个约大半个足球场大的院坝,用于晾晒粮食,以及活动的地方。遇到节庆日,请上戏班子,唱上一台大戏,让乡亲们都来看,很是热闹。

blob.png

新中国成立后,在土改运动中,部分房屋遭到人为的破坏。以正厅最为严重,因为被怀疑藏有金银财宝,所以被翻了个底朝天,所有房屋收为国有。当时外公已经病逝,家里就外婆一个人在家。祖屋一充公,外婆就搬了出去。外公在世时从来不管家务事,一切由外婆做主。外婆是一名知识女性,平时处事低调,并且把钱财看得很轻。灾年减租或免租,自己拿钱修水渠、办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并亲自担任校长,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免费入学。还把自己的几个子女送入重庆巴蜀、树人、求精中学求学。她粗通医术,经常为村民们免费看病,并叫村民拿着盖有自己名字的单子去药房拿药,而后自己去结账。她拿钱拿粮接济生活困难的村民,还让被抓壮丁的村民来家躲藏。当年日本人轰炸重庆时,她敞开大门接纳了无数的灾民。所以在土改运动中乡亲们没有为难外婆,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暗暗地给了她许多的帮助与照顾。新中国成立那年,在母亲这一辈人中,有的读大学,有的参加了解放军,有的参加了工作。因而全部离开了祖屋。

我幼年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我少年时期的记忆是深刻的。记得在我13岁那年回到外婆家,小伙伴们约我到小楼去玩。我也知道那曾经是我外婆家的老宅,所以充满了好奇心,但是担心外婆不让我去。因为在那政治动乱的年代里,外婆的成分不好,事事都要上纲上线,她日常生活小心谨慎。所以对一切事物有她的理解,平时出门她带着我都是绕道走,尽量避开从祖屋门前过。她越这样,我就越想去看看。所以背着外婆,偷偷地跟着伙伴们跑到小楼里去。到里面这看看,那摸摸,虽然也已经很破旧了,但整体感觉还可以。我当时觉得它很大,很漂亮,周围的房屋简直无法与它相比。

blob.png

△磁器口盐商公馆

现在,虽然当地政府把小洋楼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 并立了碑。但还是没有能阻止后来的许多违规做法。院内许多房子被拆除了,原来大门前的大院里,村民修建了房屋,并在内院里面修了学校。当我站在昔日的果园——现在杂草丛生的小山坡上看小楼,眼前一片凄凉。小楼的屋顶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袭,已经开始垮塌,回廊的栏杆也被损坏得差不多了。那残存的平房窗棂上的精刻木雕,在破“四旧”时,被红卫兵砸烂完了。楼内更是破败不堪,由于屋顶的垮塌,雨水直接淋到楼里的楼板上,造成所有楼层的楼板以及大厅上楼的楼梯全部腐烂,摇摇欲坠。厅里堆着附近村民的柴草、杂物,甚至让我担心他们进去拿东西时,会被上面掉下来的楼梯、楼板砸着。或一不小心,一丁点的火星将把整座小楼彻底毁灭。大围墙没有了,四个碉楼也早没了踪影,小楼的围墙也跨了一半。斑驳的墙体,残存的小楼,我真不知道还能在这世上存在多久?因为连楼前立的保护碑也被人削去了一半。

当我拿起相机,拍下我不愿意看到的场景时,我心里难受极了。小楼虽在,但却摇摇欲坠。虽然祖屋早已不归我们所有,但是,既然是属于保护对象,就应该好好保护。想想在一百多年前,一个二十几岁,并且从未出过国门的小伙子,用他心中设想的蓝图,修建了这样一座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异域风格的建筑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真不想把照片拿出来给母亲看,就让她叨叨絮絮地叙述着小洋楼的故事吧。让小洋楼里的温馨永远留在她的记忆深处。

杨惠 2009年2月13日

灵感寺

blob.png

灵感寺位于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五云山村踏水桥。据寺内保存的撰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重修灵感寺西廊记》记载,灵感寺始建于明朝成化元年(1465),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改由道士管理,易佛为道。

blob.png

灵感寺现存建筑两组十余间,皆采用穿逗式构架,大部分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时,西配殿则重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寺内建筑分布在坡度达三十余度的山坡之上,分为东西两组。其中西侧一组为灵感寺主体建筑,由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组成,除东配殿毁于1986年的一场火灾外, 其余保存完好,正殿面阔三间,重檐悬山顶,为一楼一底样式,外架于崖壁之上, 神坛设于二楼,与其他建筑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东侧一组为药师殿,面阔三间,正中一间起歇山顶。寺后的崖壁上还雕刻有数尊佛像,及部分壁画。

blob.png

灵感寺的建筑方式有别于传统寺庙建筑的院落式布局,而是充分结合地形,利用穿逗式构架灵活多变的特点,在三十余度的山坡上布置建筑,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灵感寺保存较为完好,建筑形制特别,对于研究明清时期该地区的建筑技术、宗教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复兴寺

复兴寺位于虎溪镇复兴寺村, 始建于明末,后曾在清康熙二十八年、嘉庆十九年两次重建,又在民国初年经过了改建。

blob.png

复兴寺坐西向东, 占地1 0 亩,分前殿、正殿和后殿。正殿为穿逗抬梁相结合式构架、悬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7.3米。其中明间采用抬梁式构架,以加大建筑物跨度,次间使用穿逗式构架。左右配殿过门处使用如意封火墙样式,上有彩绘,彩绘图案为典型民国风格,其中有一面武昌起义时期使用的五色旗图样甚为罕见。

海会寺

blob.png

海会寺位于沙坪坝区凤凰镇威灵寺村古书山。根据寺内保存的碑刻记载,海会寺始建于宋代绍熙年间(1190—1194),明末张献忠据蜀时毁于战乱,清代乾隆年间得以恢复,其后嘉庆、道光、咸丰各朝皆有修复。

blob.png

根据建筑格局分析,海会寺原为前后两进院落,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前殿、后殿,现第一进院的山门及左右配殿已毁,第二进院的左右配殿为近年恢复。现存前殿及后殿,保存较为完好。前殿为穿逗抬梁结合式构架,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8米,进深五间8.5米,其左右山墙上嵌有清代碑刻14通。正殿亦为穿逗抬梁结合式构架,歇山式屋顶,面阔五间11米, 进深五间11米,通高8.2米。海会寺现由佛教协会管理,部分建筑得到恢复。海会寺虽有损毁,但作为主体建筑的前殿和正殿却保存完好,其对于研究清代该地区的宗教发展、建筑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blob.png

blob.png

周家祠堂

周家祠堂门坊位于沙坪坝区回龙坝镇梁滩村李家院, 此门坊原为周家祠堂正门,周家祠堂建于民国时期,现祠堂其他建筑已不存在,唯门坊保存完好。

门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仿木砖石结构牌坊,采用中西合璧样式,下部石雕门柱与额枋部分采用中式传统样式,上部砖塑楼顶部分为典型巴洛克风格。此门坊雕工精细,风格独特,反映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为我区所少有,极具研究与观赏价值。

blob.png

门坊主楼与左右附楼为巴洛克风格建筑,皆为砖雕。主楼上下额枋间原有字牌,“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 字牌之下为石雕下额枋,额枋左右饰缠枝花卉纹饰,正中阴刻楷书“五福三多”;下额枋下为花芽子雀替一对, 立面浅浮雕山石牡丹纹,内侧高浮雕有牡丹纹;雀替下为正间门柱,门柱上为仿木楹联一对,楹联以“福在眼前”图案为饰,上联为“四面云山象占淋气盈仁家”, 下联为“一庭兰柱涵育熏风满礼门”;门柱下为石雕方形柱础一对。正间两侧为次间,次间封闭不开,左右次间额枋之上亦雕有一联,上联为“此地多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下联为“吾家在谦水廉泉久里吾乡”。额枋下为次间门柱,门柱下为石雕方形柱础一对。正间之下有如意阶三层。

该门坊保存较完好,石雕部分有轻微风化现象,砖雕门楼字牌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损毁。

八庙场石牌坊

blob.png

八庙场石牌坊位于沙坪坝区青木关镇石碾桥村青杠6社八庙场,坐北朝南,立于八庙场老街南侧。

石牌坊为四柱三门三滴水双重檐仿木结构石牌坊,牌坊通高5.35米,宽6.3米。四门柱架于地伏之上,门柱前后施夹杆石,明间一对夹杆石呈抱鼓样式,左右次间为梯形样式。明间门柱与下额枋间有白象样式花芽子雀替一对。明间正面上下额枋间镶有一匾额,上书“永锡鸿庥”四字, 抬头为“乾隆己卯季冬吉旦”,落款为“巴邑学生熊文元建”,左次间正面上下额枋间嵌有浮雕麒麟图样,右次间正面上下额枋间嵌有浮雕凤凰图样。明间上额枋正中为龙凤牌,其上文字已风化不可识。坊顶为仿歇山样式,其上雕有瓦垄、瓦当、脊饰等。石坊背面雕饰皆已遭凿毁或被石灰覆盖。八庙场石牌坊所在八庙场为清代成渝古驿道——东大路沿线的一个重要场镇,来往于成渝间的客商、官役皆在此住宿歇脚,现仍保存有清代商铺、石桥等建筑。从题刻分析,该坊应为清代乾隆年间,当地百姓为官员所立的一座德政坊。该石坊使用的材料为极易风化的砂岩,故部分图案泯灭不可识,但其形制保存较为完整, 又位于成渝古驿道沿线,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为我区仅存的一座仿木结构石牌坊,对于研究清代该地区建筑艺术及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lob.png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八庙堂创办战区来渝学生进修班,计有逾30 000学子在此就读。

陈锡山公馆

陈锡山为清末民国时期当地著名盐商,其公馆位于沙坪坝区陈家桥镇万保村石牛岗东麓。

blob.png

公馆为主院加东西跨院的川东传统民居,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近1 000平方米,其中主院仍在, 左右跨院已拆毁。主院由正房及左右厢房组成,正屋为穿逗抬梁相结合样式,厢房为抬梁式构架,院坝以土墙围合,正中为门楼,门楼为穿逗式构架,正中嵌有石雕石库门,石库门上有一匾,上雕“光民是程” 四字。该公馆内所有建筑皆使用石质门柱,门柱上雕有仿木样式楹联,其中正屋正中一联为:“面丰文而作室他山秀苑雅人多,背佛耳以为家梵语声聆尘事静”。

作者简介:李波,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第一届设计艺术委员会特邀委员,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和《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组织编写了抗战名人在重庆系列丛书……

李波.jpg

版权说明1.jpg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