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〡 《沙坪坝文化地图》
主编〡李波
出版〡重庆大学出版社
飞雪岩题刻
飞雪岩题刻位于沙坪坝区土主镇,该题刻分布在坐东向西, 高6米,南北长12米的巨型石壁之上,现存有石壁文三则,石壁文上方有颜体飞雪岩三个方形字,每字直径约80厘米,石刻之间有摩崖像三龛,分别为佛、罗汉、观音,除“飞雪岩”和观音龛外,现存石刻及造像均为南宋时期所刻。雕塑雄劲,技艺精湛,保持和发扬了大足南宋石刻造像的明显风格特征。
大水沟摩崖造像
大水沟摩崖石刻位于沙坪坝区中梁镇龙泉村大水沟,共有5龛石窟,2 则题刻。其中岩体西面有石窟4龛,题刻1则。石窟从左至右编号为K1、K2、K3、K4。其中K1石窟呈长方形,宽0.7 米,高0.6米,进深0.2米,石窟内造像为赵公明,神像手持双鞭,跨下骑黑虎。石窟外壁刻有一阴刻楷书“山灵钟大水,王屋储乌金”楹联,横批为“开山先锋”。K2石窟宽0.7米,高0.75米, 进深0.25米,石窟内造像已严重风化剥蚀,不能辨认。K3石窟宽1米,高1.15 米,石窟外壁刻有一阴刻楷书“追禹泽流行大地,荷龙泉普济无边”楹联,横批为“泽闰群生”。K4石窟宽0.66米, 高0.7米,窟内石刻造像为一土地公和一土地婆。题刻编号为T1,其宽0.22米, 高0.32米,印刻楷书“信士何□□同龙氏,男正义,正□□□□□□□□。嘉庆六年十二月吉立。”岩体南面有编号为K5的石窟一龛和编号为T2的题刻一则。K5石窟宽0.7米,高0.75米,窟内造像为一菩萨,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石窟外壁刻有一阴刻楷书“□□□非观自在,山□尽是普陀岩” 楹联,横批为“彼岸非进”。T2题刻宽0.7米,高0.65米。
云峰寺摩崖石刻
云峰寺摩崖石刻位于沙坪坝区中梁镇龙泉村,有石龛三窟,题记一则。三窟石龛位于距地表十余米的崖壁上,并排而列,其中偏东两龛较深,西侧一龛较浅,题记位于岩壁下部,宽48厘米,高85厘米,正中竖刻“茶婆老姆香炉在此”。
佛耳岩摩崖造像
佛耳岩摩崖造像位于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回龙坝村佛耳岩社佛耳岩,现存造像一窟, 位于一天然崖壁之上,窟面阔2.36米,高1.52米,深0.6米。窟内雕有佛像五尊,正中三身为三世佛,左右为菩萨像。三尊主佛皆结跏趺坐,尺寸相同,通高141厘米,佛高93厘米,肩宽37厘米;左右菩萨高50厘米, 肩宽11厘米。佛像头部皆遭损毁,后余有彩绘背光,佛像部分保存有彩绘。
重修寨山坪公德碑题刻
重修寨山坪公德碑题刻位于沙坪坝区陈家桥镇香炉山村金银沟,题刻通高2.13米,长3.97米,铭刻于一处坐西朝东的天然崖壁上。 题刻主体为高1.43米,宽3.59米的碑文,碑文记述了重修寨山坪的缘由及350余位捐修者的姓名及款额。碑文四周浮雕有缠枝花卉纹一周,花分牡丹、宝相、寒菊三种,碑文下方以浮雕莲花座承托。
从碑文内容可知,寨山坪的创修年代为嘉庆初年,是当地地主为防御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而修建的,咸丰年间重修。该题刻的装饰手法结合了莲花座、宝相花、布幔等佛教艺术的元素,可以视作佛教艺术世俗化的典型例证。
该题刻保存较为完好,书法水平较高,雕刻水平精湛,是重庆近郊难得的集历史与艺术价值为一体的大型摩崖题刻。
禀遵示禁碑
《禀遵示禁》碑2006年发现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高店子小学内,现存放于歌乐山镇政府大院内。碑高140厘米,宽80 厘米,厚10厘米,碑文750余字。
碑立于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重庆巴县县令发布的告示碑,碑文大意为:歌乐山高店子地区由于客商往来频繁,外来人口增多,盗窃抢劫案件频发,因此颁文规定不许不法之徒来到高店子,也规定当地寺庙、客栈等不得收留、招募不法之徒,如有发现尸首,需报官,不得私自掩埋。
《禀遵示禁》碑文为一篇典型的治安协查告示,同时印证了清代歌乐山高店子地区作为成渝古驿道上一处重要驿站的事实,为研究清代该地区治安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禁山帖题刻
禁山帖题刻位于沙坪坝区中梁镇新发村磨刀坎社,雕刻在登山步道一侧的天然石壁之上,为清代郑氏人家封山育林的告示。题刻高0.98米,宽0.8米。上方横书楷体“禁山帖”三字,字径15厘米。其下为竖书正文:“□告四乡人等,亲朋好友界邻。郑姓获蓄禁山,蕨机□禁山林。不准入山打柴,烧瓦要用□ 薪。勿论谁人挐获,当给五百钱文。轻则凭团罚路, 重则禀官究惩。勿论言不先论,以免当面受凌。郑仁和具帖。光绪三年二月初一日。”
三百梯“请君一念”石刻
该石刻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歌乐山东麓,位于清代连接成渝的古驿道——巴县大路(民国称川东大路)旁的崖壁上,题刻为一篇劝世文,题刻高1.25 米,宽0.76米,碑文为阴刻楷书,为清朝时遗存下来的。大意是劝诫不要打家劫舍,抢劫路人。最上方横刻“请君一念”四字。碑文竖刻九行,题为“张维炳耄径此地□占张元琦”,正文为“缓步扶筇高店场, 重重叠叠汗沾裳。鸟飞双翅恨犹软,马走四蹄迟不忙。到此英雄嗟短气,于斯少壮怯周行。愚公今日若还在,定请移开陟彼冈。莫想冤枉钱,冤枉钱要填,不是冤枉去,便是病来缠。不是劝君不要钱,钱要正取不要偏。一丝一毫把心问,下有后土上皇天。”
大禹会诸侯题刻
该题刻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森林公园内云顶寺主峰南侧,阴刻、行书,刻于高3米,宽4米的岩壁上,题刻内容为“大禹会诸侯于涂山 召众宾歌乐于此”,落款为“青芝老人题,民国二十七年仲冬,黄岩柯璜书”。
柯璜云顶山洞题刻
该题刻位于歌乐山森林公园内,狂草,阴刻,字宽8厘米,高13厘米。题刻文字为:“云山九叠往复徊,洞口烟霞凝作扉。清泉摩翠千飞后, 穴居少顷亦玄机。”柯璜题。
狮岩一名鼓岩题刻
该题刻位于歌乐山云顶寺外岩壁上,草书,阴刻,刻于高2.7 米,宽0 . 6 米的崖壁上,题刻内容为“狮岩一名鼓岩”落款印章“黄岩”、“璜书”。
石狮衔石鼓题刻
该题刻位于歌乐山云顶寺外岩壁上,草书,阴刻,刻于高2.2米,宽2.1米的崖壁上,题刻内容为“石狮衔石鼓 —击一吼震万古”,落款为“青芝老人题”。林森题字,柯璜书写。
云山九叠石刻
该石刻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森林公园,刻在崖壁上一石龛内,面向西南。龛宽2.04米,高0.84米。阴刻狂草,书:“云山九叠 每当风日情和 远望云山 岚光掩映 隐隐叠叠 蔚为九数 此歌乐山一佳景也 青芝老人题”。印章为“黄岩”、“柯璜”。林森题字、柯璜书写。
张光题刻
该题刻位于歌乐山森林公园内,阴刻,题刻内容为“歌乐山头寻禹记,茫茫孰辩四千年。卜居偶在林庐畔,彩笔凌云近日落”。落款“己卯春日超公主席嘱得二十八字,以附不朽,永川张光”。
王用宾题刻
该题刻位于歌乐山森林公园内,阴刻,题刻内容为“傲睨诸山轻四围,碧天为幔云为扉。金陵不有变迁事,倚伏人识化机”。前款“歌乐山步定础云顶石洞原韵”,落款“民国己卯春日,山右王用宾题”。
中林峰题刻
该题刻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高店子106号,原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内石壁上,前款为“中华民国卅五年四月”,后款为“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韩安题”。
磁器口宝轮寺碑刻补修正殿碑记
2000年4 月,磁器口宝轮寺出土清乾隆年间宝轮寺《补修正殿碑记》,该碑背面记载了当时捐修人的名单。
宝轮寺田界碑
2000年4月,磁器口宝轮寺出土清乾隆年间《宝轮寺田界碑》,该碑记述了白崖镇宝轮寺自宋真宗咸平年间以来的历史。
示定章程碑
该碑于2000 年宝轮寺山门的重修工程中发现,现该碑已断为数截,现存四段,文字仍可基本辨识。该碑刻于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碑文内容为往返嘉陵江渡船的相关章程,其中涉及各类船只准载的人数,每人应收取的费用等内容,对于研究清代磁器口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民风民俗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碑也从侧面印证了磁器口自古作为水码头的重要地位。
禁止宰杀耕牛告示碑
此碑刻于清代道光八年(1828 ),为重庆府巴县县令所立,碑文内容为禁止宰杀耕牛的相关规定,其中涉及禁止宰杀、贩卖耕牛,以及相关处罚规定等,对于研究清代磁器口地区的农业发展、乡规民约的确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利委员会还都纪念碑
水利委员会还都纪念碑原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生机路旁,为民国三十五年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由陪都重庆迁往首都南京时所立,为时任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薛笃弼撰文书丹。后因历史变迁等原因,碑刻不知所踪,2006年5月,在整修道路时,此碑发现于高店子小学门侧路基下,发现时仅存下半部,残碑高7 5厘米,宽96厘米,厚12厘米。
碑刻全文约950余字,记载了水利委员会在歌乐山成立,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开展水利建设工作,并在抗战胜利后迁往南京的史实,并描述了歌乐山的山形地貌及历史典故。碑文曾刊登于1947年《新重庆》季刊上。
水利委员会还都纪念碑翔实地记录了该机构成立发展的历史,为研究民国历史及抗战时期水利建设的情况提供了资料。
川军总司令行营告示题刻
川军总司令行营令题刻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歌乐山森林公园内,位于公路崖壁下方的石壁上。题刻高1.2米,宽0.73米,顶部横刻隶书“川军总司令行营令”几字,其下为正文,正文为阴刻隶书:“云顶古寺,公共保持。不改学堂,不招僧侣。乡绅经理,不分儒释。不准伐树,树要人惜。名胜之区,不关一邑。永立为案,告示刻石。倘有违犯,官厅严缉。此为约法,实行以力。”
斐然渠题刻
斐然渠位于沙坪坝区中梁镇庆丰山村,为民国时期兴修的一处重要的农业水利设施。“斐然渠”题刻位于堰坝下端,题刻高0.73米,宽2.05米。由农林部长沈鸿烈题写碑文“斐然渠”,落款“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
示定章程碑
冯玉祥题纪念段绳武先生题刻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森林公园内,位于山顶东侧的一块天然崖壁上,题刻高9.9 米,宽14.3米,题目为“纪念段绳武先生”,正文为“能苦干,能爱人,能说出,能实行。大人物,段先生,殁太早,我心疼。岂独我,卅司情,后死者,奋为雄。”落款为“民国三十年冯玉祥”,隶书。石刻前原有段绳武先生墓,今墓已不存。
佛字石刻
“佛”字石刻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桂花湾,刻在山崖上高约3.5米,宽5.8米的巨石断面上,一壁靠山,三面被灌木丛包围。阴刻,隶书,字通高1.5米,宽1.35米,无落款。
林森信奉佛教,民国二十八年(1939)选此石镌刻于平面上。
李寰《涵园记》题刻
《涵园记》题刻位于沙坪坝区覃家岗镇土湾社平顶山龙泉1号楼背后面南的崖壁上。题刻所在地俗称“二层岩”,抗战时期,川军第十七集团军副军长、重庆市政府秘书长李寰(在台湾任“立法委员”)在二层岩修建了一座名为“涵园”的山间别墅,此别墅后遭拆毁,具体位置便是今龙泉1号所在地。《涵园记》题刻位于原涵园别墅背后的天然崖壁上,刻于1940年1月。从题刻内容可知,此题刻为李寰撰文、民国著名书法家何思宽书丹的一篇游记性质的散文,全文意在说明“涵园”之名的由来, 借以申言园主抗日爱国之志,同时也饱含作者对大好河山的赞美。题刻宽6.1米,高2米,全文约760余字,分38列,每列20字,字为阴刻,书体楷中有隶意。现题刻除有轻微的风化现象外,保存完好。
《涵园记》篇幅宏大,又为书法名家书丹,具有重要的文物与艺术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对巴县西部(今沙坪坝区)风景名胜及山形地貌细致入微的描写,对于研究清末民国该地区的历史与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李波,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第一届设计艺术委员会特邀委员,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和《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组织编写了抗战名人在重庆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