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现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曾获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师”,重庆市首批“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十二五”期间(2012年--2016年)获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先进个人。
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等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和《沙坪坝文化地图》等书籍。歌曲《又唱红梅赞》获重庆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获2016年重庆市司马迁奖。专著和研究课题两次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
资料来源〡 《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九龙坡、大渡口(序)
主编〡李波
出版〡重庆大学出版社
发现于大渡口马王场的旧石器九龙坡区、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区西南部,濒临长江,是重庆主要的工业区之一。时代遗址、九龙坡铜罐驿的巴人船棺,无不证明着这一区域自古便有先民居住繁衍,是重庆主城文明肇始之地。
明清时期,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所辖区域皆属巴县,1939年12月,今石坪桥、谢家湾、杨家坪、黄桷坪和九龙镇大部分划入重庆市石桥直辖镇,这一区域逐渐发展成为重庆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爆发后,东北、华北、华东相继沦陷,大量军工、钢铁企业落于敌手。为支撑长期抗战,国民政府作出“将沿海或逼近战线之新式设备内迁”的决定。战略纵深较大、矿产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成为军工企业内迁的首选。在众多内迁重庆的工矿企业中,选址大渡口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和选址鹅公岩的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最具代表性。
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是以汉阳钢铁厂为主体成立的内迁机构。1938年,武汉面临沦陷的危险,蒋介石于1938年2月7日下令:“汉阳钢铁厂应择要迁移,并限三月底迁移完毕。”同年3月1日,资源委员会与兵工署会同组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准备钢铁厂内迁。
△鹅公岩江边上的第一兵工厂洞子车间
1938年3月26日,钢迁会派员到重庆,寻找厂址,最终选定重庆大渡口为新址,征地3 331亩,开始建设。1938年6月钢迁会开始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上海炼钢厂等厂的主要设备拆迁重庆。由于位于江边,地势开阔,极易受到日机轰炸,为此,钢迁会在厂区内开掘了防空洞18座,将重要的机器设备安放其中,对于无法挪动的厂房、高炉、烟囱则采用伪装的办法,厂房高炉被伪装成宝塔,烟囱被伪装成大树。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钢迁会坚持继续生产,成为大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仅1942年就产生铁12 994吨、钢1万吨,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重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制造的兵工厂武器
抗战时期,重庆的各兵工厂是日机轰炸的重点目标,为了保护设备,坚持生产,各兵工厂利用重庆多山的地势,在崖壁上开掘岩洞,以岩洞为厂房坚持生产。位于大渡口附近鹅公岩的兵工署第一兵工厂便是其中一个,其前身为创自清朝光绪年间的汉阳兵工厂,是我国历史悠久、产品众多的一个综合性兵工厂,1939年底内迁重庆。
工厂在重庆鹅公岩勘定地址,沿江开凿山洞,建筑厂房,从傅家沟至龙凤溪沿长江北岸一带,开凿有岩洞车间107个,厂区占地25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兵工厂。第一兵工厂先后制造有中正式步枪及各式炮弹、手榴弹等。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该厂有机器1703台,员工5071人,每月可出步枪5400支、炮弹4000发。
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现存抗战遗址遗迹4处,其中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作者简介:李波,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主编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和《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组织编写了抗战名人在重庆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