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吉芳

曾任《少年先锋报》新媒体总编,创办《先锋家长手机报》。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家高级评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人社部茶艺师实训指导师,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

现重点研究茶文化,倡导生活教育·生活茶道·生活禅心,以茶道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

郭吉芳:走进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古镇
  2017-10-25

微信图片_20171024110333.jpg

听小胡介绍铅山河口镇曾经非常繁荣富庶,自古有三口之说:挑不完的洋口(物产丰富),买不尽的河口(商贾云集),装不完的汉口(货源充足)。足以说明河口镇在水运时代的繁荣景象和商业地位。

我是因为这里的武夷山脉里有野红茶而来的。然而让我更惊喜这里的是:河口,是万里茶道第一镇!茶从这里出发,一路向西、向北走出国门。

走进最著名的,就是镇上那条保存得较完好的,被省、市文物专家称为“江西第一古街”的明清古街,还真体会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当年的繁荣。

微信图片_20171024110344.jpg

在水运时代,河口镇作为一个“八省通衢”之地,是把闽江水系、瓯江水系、钱江水系与鄱阳湖、长江进行贯通的商业重镇,也就是说,河口是赣、闽、浙、粤、鄂、豫、皖、湘八个大省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当年这里会馆云集,富商扎堆,货源充足。如今从斑驳陆离的石门上依稀可见,各大会馆和各大商店的名号。

走进河口老街,脚踏被独轮车和岁月磨得已经不再平整的石板路,古老的街沿石缝探出杂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见证着岁月的痕迹。窄窄的街道两边一栋栋墙面斑驳的甚至倾斜不倒的老房子,记录着风雨同舟的历史天空。

那惠济渠上的一座座石桥,河口先人的生存智慧、生活哲学和诗一样的生活扑面而来,丝丝缕缕的时光气息仿佛从每个毛孔渗进肌体的深处,唤醒那些祖先留下的基因记忆——我们的祖先曾经就是这样诗意地栖居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着辉煌和绵绵不绝的生活艺术。

微信图片_20171024110341.jpg

虽然是一个小镇,依然弥漫着历史的尘烟,并未灰飞烟灭。如今的河口镇,沿江的一堡到三堡是当年的商业街,街上商铺林立,如今只有一两个小店开着,当年的大商号成了卖点小烟酒的小杂货铺和早点店,更多的商号成了住家,还有闲置着的。陆路时代注定了这个镇子的没落,昔日喧闹和忙碌已经不再。但是留守着老街的老人和孩子们,似乎延续了老街的生命或者说赋予了老街新的生命,他们以老街为家,有了只属于他们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171024110329.jpg

狭窄深长的防火和排水通道,成了人们下河去的通道;街道两边架起竹竿晾晒着衣服;门前简易锅灶袅袅着炊烟;老人坐在门口守望家亲;三轮车突突而过似乎增添些许热闹。

这里有一条城中河叫惠济渠,据说为明代内阁首辅、户部尚书费宏所修。惠济渠在老城区的一段向东绕成一个半圆弯月型,然后向北注入信江,弯月形走向延长了河道的长度,让尽可能多的人家可以沿水而居,解决城区居民的用水和消防需要。镇内小河蜿蜓迥转,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

微信图片_20171024111459.jpg

河道的外侧是石板路,河道的内侧则是一座座的宅院,每座宅院的门口有一架石桥跨过惠济渠与河道外侧的大路连接。河堤、石桥、用水埠头以及沿河的民居的建材大多是采自当地的红石头,尽管经过数百年的岁月,红石头依然色泽鲜艳,倒映在渠水里,意趣盎然。

微信图片_20171024111507.jpg

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夜泊,绕岸灯辉"之盛。

信步来到古镇北面的江边,习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竹筏静静地横在江面。对面是闻名的九狮山,为县北门户,又称龙门。看似静水不动实则深不可测。据说从这里可以直达龙宫,故名“龙门第一关”,现镌刻在峭壁上的“龙门第一关“五个大字仍清晰可见。九狮第一山下的明代“天乳寺”为明代佛寺,寺边有一天然水池,上书"天乳寺",相传为康熙手迹。

微信图片_20171024110314.jpg

铅山是辛弃疾的终老之地。河口镇对面江河交汇处的红砂岩山顶建有一座辛弃疾巨型塑像。这位南宋著名词人,手持长剑,意气凛然,面向北方,取其北望中原之意。但这样就使得县城河口镇城区处于塑像的背面,只能望辛弃疾项背。

微信图片_20171024111447.jpg

如此看似平凡的地方,蕴藏着当年的繁华,印刻着厚重的历史。无论乡村小巷,都是那么宁静整洁雅致。无论老少,都为自己的家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微信图片_20171024111520.jpg

虽然河口镇已不再“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更不再有“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盛事,实铅山巨观”的景象,但继往开来的城镇格局,勿忘初心的文化传承,将随着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88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